诛何人?”和珅无法回答,意识到是将领们故意刁难,只得承认错误。
阿桂正式接管了最高统帅权,十天后,李侍尧攻克循化,阿桂捕杀了起义军领袖之一的韩二个,苏四十三叛乱基本结束。和珅则因指挥失误导致总兵图钦保战死,被调回京师,并被停职处分。阿桂和其他将领上书乾隆帝,请求禁止和珅再领兵。和珅对此怀恨在心,直到阿桂去世。
1781年五月,清军包围了起义军的据点华林山华林寺,并放火焚烧寺庙,起义军在混乱中被消灭,苏四十三也在战斗中被杀。历时七十多天的苏四十三起义最终失败。
同年十一月,和珅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的代理职务。十二月,他被委任管理户部三库事务。1782年,和珅以军机大臣的身份查办了甘肃镇迪道巴彦岱受贿案,但由于徇私情而被降三级留用。同年八月,和珅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十月,他又被任命为经筵讲官。1783年,和珅获得了赏赐双眼花翎的荣誉,并担任国史馆正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
七、权势独揽
随着和珅在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他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到了1784年,和珅被调任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并担任清字经馆总裁,同时还被授予了轻车都尉的世职。不久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管理户部。此外,和珅还被封为一等男爵,这标志着他已经成为了朝廷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时,朝廷中存在着四大势力: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以及以和珅为代表的贪官派。和珅并没有急于与其他势力展开正面冲突,而是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方式扩展自己的实力。他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商人和犯罪集团,迫使商人们臣服于他,否则就会遭到灭门之灾。例如,浙江富商曾氏因为拒绝缴纳所谓的“帮费”,在一夜之间全家被杀,财物被抢。尽管最初对外宣称是强盗所为,但最终被御史平反。这一系列事件为和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增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资本。
1784年的正月,乾隆帝开始了他的第六次南巡。与上次南巡相比,这一次和珅的地位显着提高。由于和珅命令各地府县进献资金用于南巡的筹备,使得国库未花费一分一毫便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因此,乾隆帝下令在南巡过程中,和珅必须站在自己身旁,以此彰显其功劳。
到了1786年,和珅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依然兼任吏部和户部的职务。他的权力进一步巩固,几乎掌控了朝廷的核心部门。
1787年春天,北京地区出现了粮食短缺的情况,粮商们囤积居奇,导致粮价飞涨。在这种情况下,和珅提出了设立官厂,低价出售粮商手中的粮食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粮食危机。然而,同年三月,李清的《诸史同异录》事件发生,和珅因牵涉其中而受到降一级留任的处分。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和珅积极采取行动,致函江苏、浙江等省的总督和巡抚,要求查找李清的着作。六月,和珅向乾隆报告,《四库全书》中存在大量的讹误,这一举动引发了大规模的校勘和赔偿风波,最终导致《四库全书》总校陆费墀家破人亡。
1788年,台湾发生了林爽文起义,尽管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和珅因“承训书谕”的功劳而被晋封为三等伯。同年五月,和珅再次致函江苏、浙江、安徽的总督和巡抚,传达乾隆的谕旨,要求加紧收缴“违碍”书籍,再次掀起了禁书和毁书的高潮。
到了1789年,和珅被任命为殿试读卷官,并担任教习庶吉士。次年,他获得了赏赐黄带、四开禊袍的荣誉,并且官阶提升了三级。此外,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也被赐予了散秩大臣的职位。
八、如日中天
随着和珅在乾隆朝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