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支。雍正帝最终采纳了阿克敦的意见,这表明了阿克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和领导能力。
然而,阿克敦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的一些决策引发了争议。例如,他被指控未能有效追查盗窃案件,并涉嫌贪污海关税款以及向暹罗船只索要贿赂。这些指控最终导致了他在雍正六年(1728)被罢免官职,并面临审查。
三、出使准噶尔
雍正七年(1729),阿克敦的命运出现了转机。此前因为一些争议而被罢免官职的他,此时被雍正帝特赦,派遣他前往江南河工效力,以期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之前的过失。山东巡抚费金吾请求派遣官员监督徐州、沛县及济宁、嘉祥等地的水道疏浚工程,雍正帝便决定让阿克敦承担这项重任。这既是对他能力的信任,也是给他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到了雍正九年(1731),阿克敦的职业生涯再次迎来转折。这一年,为了应对准噶尔部落的威胁,雍正帝任命抚远大将军马尔赛率领军队进行讨伐,并授予阿克敦内阁额外学士的头衔,协助处理军务。阿克敦被委以重任,这表明他在军事战略和外交事务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雍正十一年(1733),阿克敦被派往克拜达里克,负责监督军粮供应。这一时期,清廷正在积极准备与准噶尔部落的军事冲突,确保前线物资充足是保障战争顺利进行的关键。阿克敦在这项工作中表现出色,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支持。
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阿克敦被召回京城,并与侍郎傅鼐、副都统罗密一同被派遣出使准噶尔,目的是与噶尔丹策零进行谈判,争取实现和平共处。这次出使任务极为艰巨,因为噶尔丹策零希望将阿尔泰山纳入其游牧范围,而清廷则坚持维持原有的边界划分。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噶尔丹策零遂派遣使者随阿克敦等人返回京城,继续就边界问题进行商谈。
雍正帝听取了阿克敦等人的汇报,并将相关情况与地图秘密寄给北路副将军策棱,要求他进一步考虑解决方案。策棱建议保持阿尔泰山以北的边界不变,这使得议和暂时陷入僵局。尽管如此,雍正帝还是对阿克敦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继续任命他担任要职,包括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工部右侍郎等。
乾隆即位后,阿克敦被任命守护泰陵,这是一个重要的荣誉职位,表明乾隆帝对其忠诚和能力的认可。乾隆二年(1737)闰九月,阿克敦负责管理泰陵的工部事务,继续为皇家陵寝的建设和维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乾隆三年(1738),阿克敦再次被派遣出使准噶尔,这一次他带领侍卫旺扎尔和台吉额默根,旨在传达朝廷关于边界问题的最新决定。噶尔丹策零的使者哈柳随行,表达了准噶尔部落希望在阿尔泰山以北游牧的愿望,并请求将布延图、托尔和两处卡伦移入内地。乾隆帝明确表示可以接受准噶尔部落在阿尔泰山以北游牧,但对于迁移卡伦的要求则予以拒绝,并命令哈柳带回这一决定。
四、屡获升迁
乾隆四年(1739)开始,阿克敦的职业生涯进入了另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这一年七月,他被任命为工部左侍郎,负责协助管理全国的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等事务。仅一个月后,他又被委任为翻译会试的副考官,这一职务要求他负责监督科举考试中的翻译部分,确保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到了十二月,阿克敦又被任命为《大清一统志》的副总裁,负责编纂这部涵盖全国各地地理信息的重要文献。
乾隆五年(1740),阿克敦的官职继续变动。三月,他被调任为刑部右侍郎,随后又转任刑部左侍郎,这意味着他在司法系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四月份,他还被委派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