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高佳氏:从包衣到皇贵妃的传奇一生(1 / 2)

一、潜邸生涯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的早期生活充满了转变与机遇。生于四月二十二日的她,是大学士高斌的女儿,母亲是高斌的继妻马氏。高家世居辽阳,是一个典型的内务府包衣世家。追溯家族历史,慧贤皇贵妃的高祖父高名选是家族入旗的始祖,但未曾担任具体职务;曾祖父高登庸则官至道员;祖父高衍中曾任内务府郎中并兼任参领佐领,去世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高衍中的妻子是福建粮储道参政李应昌之女,同样被追赠为一品夫人。他们育有三子二女,其中的第三子就是慧贤皇贵妃的父亲高斌。

高斌在雍正朝晚期已升任河道总督,乾隆即位后又担任大学士,可见其在朝廷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高斌有三位妻子,分别是原配陈氏、续弦祁氏及继配马氏,她们大多出自内务府,这在当时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因为内务府官员之间通常有着紧密的社会关系网。

根据当时的惯例,内务府三旗的女子都需要参加选秀,进入皇宫服役,成为所谓的“承值侍应之人”,即俗称的使女或格格。在雍正十三年之前,高家仍然属于内务府包衣,因此高斌的女儿应当遵循这一传统,通过包衣选秀的方式进入宫廷,并被分配给当时尚未即位的皇四子弘历作为格格。尽管具体的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高氏很早就已经在弘历的府邸中担任侍女的角色。

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初一,高氏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这一天,雍正帝发布谕旨,将高氏从众多的使女中提拔出来,封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这一决定无疑是高氏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意味着她不再仅仅是侍奉者,而是成为了弘历的正式配偶之一。在谕旨中提到,“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着封为王侧福金”,这一提升对于高氏及其家族来说意义重大。随后,高斌向皇帝呈递谢恩折,表达了对于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他写道:“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晋。”

二、贵妃生涯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随着宝亲王弘历即位为乾隆皇帝,高氏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就在乾隆帝即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九月二十四日,乾隆帝颁布诏书,正式封高氏为贵妃,并且将她的家族从内务府包衣佐领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抬入满洲镶黄旗,这意味着高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一个低等的内务府包衣家庭跃升为享有较高荣誉的满洲贵族。

作为乾隆朝的第一位贵妃,高氏不仅在后宫中享有尊贵的地位,也在圆明园内拥有了自己的居所——韶景轩。乾隆帝御制诗《填仓日》中的自注透露了这一点,同时也记录了高氏在此处度过了她的最后时光。韶景轩成为了高氏晚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她与乾隆帝情感交流的一个见证。

此外,《节次照常膳底档》中关于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十五日禁止屠宰的记载表明,高氏可能还居住在钟粹宫。这表明高氏不仅在圆明园有自己的住所,在紫禁城内也有固定的寝宫,这进一步证明了她在乾隆帝心中的重要性。

乾隆二年(1737年),高氏的家庭成员也受到了乾隆帝的特别关照。这一年八月,高氏的母亲马氏带着儿子高恒回到京城,期间马氏有机会进宫拜见已经成为贵妃的女儿,并且受到了皇帝的赏赐。这种待遇不仅体现了乾隆帝对高氏的重视,也显示了他对高氏家族成员的关怀。高斌得知此事后,在十一月十三日上奏折表示感谢,显示出他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之情。

到了乾隆五年(1740年)初,高斌的妻子再次获得机会进宫拜见贵妃,并有幸面见乾隆帝。皇帝不仅安排了看戏活动,还慷慨地赐予高斌之妻如意、?绫和缎疋等珍贵礼物。这些行为不仅是为了表达对高氏的宠爱,也是对高氏家族的一种尊重和认可,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