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巩固了高氏在乾隆朝后宫中的地位。
三、身后事
乾隆十年(1745年),慧贤皇贵妃高氏因旧疾复发,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正月二十三日,乾隆帝感念高氏多年来的陪伴与贡献,特晋封其为皇贵妃,以示对她的最高尊敬。然而,仅仅两天之后,正月二十五日,高氏不幸病逝。高氏的离世让乾隆帝深感悲痛,随即在正月二十六日赐予她“慧贤皇贵妃”的谥号。根据内务府《鸿 称 通 用》中的解释,“慧贤”二字在满文中蕴含着“有悟性”、“灵慧”与“有德才”的美好寓意,充分展现了乾隆帝对高氏品德的高度评价。
为了悼念高氏,乾隆帝在她去世当天即下令章嘉呼图克图为高氏诵经祈福,并且派遣喇嘛们持续进行超度法会。在高氏去世后的夜晚,乾隆帝还特地命令佛楼和尚们在吉安所大门下设置供品,以表哀思。接下来的七天里,喇嘛们被安置在吉安所大门外西侧厢房,继续为高氏诵经。
乾隆帝本人也亲自为高氏写下了一首挽诗《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以此来缅怀这位曾经陪伴在他身边的女子。这首挽诗不仅是对高氏一生的回顾,也是乾隆帝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
到了高氏去世一周年之际,乾隆帝更是倾尽全力为其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在位于六股道的席子凉棚中,乾隆帝请来了共计一百零八名喇嘛进行为期一百二十天的诵经仪式,随后又邀请相同数量的禅僧继续进行同样的仪式。这样的安排不仅体现了乾隆帝对高氏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在其他寺庙为高氏举办了超度道场,其中包括雍和宫和栢龄寺。特别是雍和宫的超度道场,乾隆帝特意安排了满编的五百名喇嘛,他们在完成祝辞后,于大殿内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诵经活动。这样的仪式规模之宏大,足以见得乾隆帝对高氏的怀念之深。
最终,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慧贤皇贵妃与孝贤皇后、哲悯皇贵妃一同被安葬于清东陵的裕陵之中。
结语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的故事,不仅是对一位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更反映了清代宫廷文化中的人情冷暖与权力更迭。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