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会合,成功攻破了路顶宗和喀木色尔,缴获了五十座大小卡寨和三百座碉楼。鉴于海兰察在这几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清廷特别嘉奖了他,并提拔他为正红旗蒙古都统。
十一月,海兰察继续率领部队前进,夺取了敌人的碉堡,并审视了南山北山的地势情况。随后,他率领军队渡河,直接冲向布喇克和札喀尔两个敌寨。与此同时,额森特等将领也从其他方向发动了攻势,双方合力攻克了九十座碉卡。
到了十二月,海兰察参与了对明郭宗的进攻。此时,领队大臣普尔普等人已经逼近明郭宗的南部,海兰察与哈国兴及时赶到,直接攻入寨门。在转经楼附近,叛军头目指挥残余力量顽抗,海兰察指挥士兵包围并消灭了他们,随后放火烧毁了转经楼。最终,清军乘胜追击,平定了叛军的大本营美诺,小金川地区得到了彻底平定。
小金川的平定,标志着该地区恢复了稳定,也为清廷进一步征讨大金川奠定了基础。海兰察因在此次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任命为参赞大臣,随同将军温福从功噶尔拉进入大金川境内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海兰察率军抵达今四川小金县西北的昔岭。途中,他攻克了苏克奈的两个敌军哨卡,并占据了木果木(今四川金川县卡撒乡)后山。随后,海兰察与领队大臣额森特的部队会合,共同作战,成功夺取了五个敌军碉卡。在极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海兰察指挥士兵们凿冰开道,仅用一天时间便抵达了固木卜尔山。此山连接着昔岭山脚,而昔岭则布满了敌人的碉堡,形成了对清军的强大阻碍。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和敌人的坚固防线,海兰察与额森特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将部队分成六队,集中兵力先后攻下了第九、第十二、第七、第八号碉堡。在夜间,海兰察巧妙地部署了假撤退战术,诱使敌人追击,然后伏兵四起,击毙了两百名叛军。针对最为坚固的第五号碉堡,海兰察指挥火炮昼夜不停地轰击,最终将其摧毁。接着,海兰察率军进攻达扎克角山梁,成功夺取了斯东寨。
按照乾隆帝指示的地图,海兰察再次调整部队,进攻功噶尔拉山口。五月,他返回昔岭,建造了与山齐高的炮台,对守敌进行了猛烈打击。然而,六月间,后方的叛军攻陷了底木达,并推进到了登春。海兰察急忙回师迎战,正当战斗激烈之际,忽然得知木果木大营告急。第二天,大营失陷,将军温福殉国。海兰察立即命令领队大臣富兴整理部队,自己则亲自殿后,连夜撤退至功噶尔拉,与总兵牛天畀的军队会合。考虑到功噶尔拉也无法久守,海兰察决定与额森特等人合军撤退,并于当天晚上驻扎在崇德。次日,他们抵达美诺,与领队博清额、五岱、和隆武的军队会合。海兰察向乾隆帝上疏请罪,乾隆帝则下诏鼓励他冷静应对,鼓舞士气,争取再立新功。
在经历了这次失败之后,海兰察与五岱共同守卫美诺,成功击退了叛军的多次进攻。面对士气低落的局面,海兰察建议遣返那些胆怯的士兵,以保持军心,乾隆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七月,叛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导致美诺、明郭宗等地相继失守,海兰察被迫退至日隆。乾隆帝对此表示不满,命阿桂按律处置。然而,阿桂在调查后认为,海兰察虽然在军队溃散时表现英勇,但在平时缺乏严格的军纪训练,为此海兰察被降职为领队大臣。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海兰察继续参与对叛军的作战。在阿桂的指挥下,海兰察率领五千人从明郭宗向谷噶山进军,又与保宁率领两千人绕行八十余里攻打登古山。在激战中,海兰察表现出色,被乾隆帝特授为内大臣。随后的日子里,海兰察屡次攻克敌军要塞,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乾隆四十年(1775年),海兰察从康萨尔分路进剿叛军,占据了山沟的碉寨,并在次年攻克了甲尔纳沿河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