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海兰察以少胜多的表现后,特地下旨嘉奖了他。
十一月,海兰察自笨港开辟道路,与福康安共同救援被围困的嘉义。他们将部队分成五路,沿途搜剿叛军。从仑仔顶到仑仔尾,直至牛稠山,叛军约有一万余人据守溪水。海兰察越过溪流,径直冲上山去,攻克了叛军的堡垒。叛军见势不妙,纷纷逃窜。海兰察率军追击至大排竹,烧毁了叛军囤积的物资。嘉义的围困被解除后,乾隆帝赞赏海兰察身先士卒,勇略过人,并将其晋封为二等超勇公,赐予红宝石顶和四团龙补褂。
十二月,海兰察继续进剿城西的大仑庄和海岸线的叛军,并烧毁了城东兴化店和员林的叛军庄园。他督兵直捣北路,叛军屯驻在中林,异常剽悍,但海兰察冒着枪林弹雨,勇猛冲锋,成功攻克了叛军据点。大埔林、大埔尾等庄的叛军也被击溃。清军收复了斗六门,并抵达水沙连,叛军见势不妙,全部逃离。
海兰察根据叛军的踪迹追击,发现叛军头目刚骑上马准备逃跑,立即射落马下,将其擒获。随后,海兰察进攻大里杙,这里是林爽文起事的中心地带。在战斗中,海兰察歼灭了数十名叛军头目和两百余名党羽。林爽文逃入番社,海兰察率部从内山平砦仔一直追杀至集集埔。叛军寨子前有一条大溪阻隔,海兰察骑马渡过大溪,歼灭了寨中的叛军,并追击了十余里,到达浩淮角。
海兰察继续追剿小半天山寨的叛军,遍历东势角山峰的各个番社,并追至极北的炭窑,捕捉了剩余的叛军。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清军在老衢崎捕获了林爽文,并将其押送至北京。乾隆帝为了表彰海兰察的功绩,解下自己的佩囊赐给了他。
台湾被平定后,乾隆帝赐予海兰察紫缰、金黄辫珊瑚朝珠,并再次将他的画像悬挂于紫光阁中。乾隆帝亲自题写的赞词中提到:“勇弗知书,谋胜智士。匹马弯弓,贼不敢视。欲致活口,射令勿死。进爵锡服,言难尽美。”这段赞词不仅肯定了海兰察的勇猛与智慧,也表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赞赏。
五、保卫后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入侵后藏地区(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清廷迅速做出反应,任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领巴图鲁侍卫和索伦兵一千多人前往征讨。部队从青海西宁出发,历经长途跋涉,于次年三月抵达后藏地区。
闰四月,海兰察与福康安抵达第哩浪古。为了更好地了解敌情,海兰察与福康安分别前往绒辖和聂拉木勘察地形,最终决定从济咙方向发起进攻。海兰察与阿满泰一起率军从中路前进。廓尔喀军在前方设有两座相互依托的碉堡,清军首先攻克了前方的碉堡,但廓尔喀军仍据守后方碉堡不肯撤退。海兰察果断指挥部队从侧面突破边墙,与敌军展开近战。在这次战斗中,海兰察英勇杀敌,击毙了三名敌军头目和两百多名士兵,并顺利进屯擦木。
随后,海兰察乘胜追击,攻克了玛噶尔辖尔甲山梁。廓尔喀军的首领带领部队逃入山中,清军设伏等待。当敌军到达半山腰时,清军突然杀出,迫使敌军边战边退。海兰察率军疾驰而下,对敌军形成致命打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海兰察的战马被子弹打中马蹄,乾隆帝得知后,特意告诫他:“作战时要稳重,不要轻易冒险。”
清军继续进攻济咙官寨。海兰察与台斐英阿率领索伦兵不断冲击敌军防线,最终攻克了济咙官寨,斩杀了六百名敌军,并俘虏了两百人。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抵达索喇拉山。山下有一座石卡,清军正面攻击,迫使廓尔喀军撤退。当清军进攻到热索桥时,发现敌军已经撤去了桥梁,无法及时过河。海兰察机智地密令阿满泰等人向东越过峨绿山,从上游悄悄渡河。敌军见状纷纷逃跑,许多士兵甚至坠入河中。清军全部安全过河,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