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翁同龢赶出毓庆宫,使他失去了与光绪帝单独交流的机会。此后,奕?与翁同龢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对翁同龢的政治主张和赞助康、梁变法的行动很不以为然,常常从中作梗,阻挠变法进程。奕?指责翁同龢揽权、狂悖,对他进行裁抑和刁难,阻止他对维新变法的帮助和支持。
1898年初,奕?再度被授为宗人府宗令。同年,沙俄强占旅顺和大连,光绪帝召见王公大臣,极言时局危急,强调变法的重要性。奕?对此保持沉默,未予回应。不久,康有为上书请求开设制度局,确定国是,奕?再次表示反对。二月间,奕?因病“痰喘频作”,闰三月病情加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三次前往探视,奕?虽气息奄奄,但仍对国事忧心忡忡。
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奕?病逝,终年六十七岁。光绪帝得知讣讯后,与慈禧太后亲自前往祭奠,赐陀罗经被,并特地为他辍朝五日、持服十五日;派总管内务府大臣库雅拉·启秀办理丧事。奕?逝世次日,懿旨赐谥号“忠”,入祀贤良祠,并配享太庙。这一谥号在整个清朝宗室中只有奕?和多尔衮获得过,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特殊地位。奕?的孙子溥伟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新的恭亲王。
结语
综观奕?一生,无论是早期在政坛上的活跃表现还是后来推行洋务新政时的大胆尝试,都彰显出一位封建贵族出身却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求变的政治家形象。尽管他的某些决策可能给国家带来了短期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正是通过像奕?这样的人物不懈努力,才为中国后来的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