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左宗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晚清铁腕英雄(7 / 8)

的是,在1882年沙俄正式归还伊犁之后,左宗棠第五次向朝廷上书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他认为,鉴于新疆刚刚收复且西征大军尚未完全撤离,此时正是建立省级行政区划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置正式的地方政权机构,不仅能够更好地巩固边疆安全,还能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的步伐,有利于实现对该地区的有效管理和长远规划。经过多次恳切陈词,最终说服了清政府采纳其建议。于是,从1883年起,有关新疆建省的各项准备工作陆续展开,直至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省正式成立。

八、督师抗法

1883年,中法之间的紧张局势因越南问题而急剧升级。法国试图加强对越南的控制,并意图通过越南进一步向中国南部扩张其势力范围。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左宗棠敏锐地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他不仅上奏清廷详细分析了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可能引发的后果,还主动请缨前往前线督军作战。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军队实力,他还命令王德榜招募士兵组建了一支名为“恪靖定边军”的部队,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冲突。尽管清政府同意了他的部分提议,但出于对左宗棠健康状况以及战略层面考虑,并未批准他亲赴前线指挥。

随着中法战争的爆发,尤其是1884年马尾海战后中国海军遭受重创的消息传来,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在此背景下,原本因眼疾在家休养的左宗棠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北京,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并负责管理神机营事务。同年8月,在法国舰队摧毁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基地之后,清廷终于决定派遣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南下督办闽海军务,希望能够扭转不利局面。抵达福州后,左宗棠迅速采取行动加强沿海防御体系,并组织起一支名为“恪靖援台军”的队伍准备支援台湾。

继续阅读

进入1885年后,虽然在镇南关战役中取得了显着胜利,甚至成功收复了谅山等地,但清政府却选择了趁胜求和的战略方向,下令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与法国进行和平谈判。对于这种做法,作为坚定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应该继续施加压力迫使对方接受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此,他曾向朝廷提交了一份题为《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的奏疏,力图说服决策者改变既定方针,可惜未能如愿。

更令左宗棠气愤的是,潘鼎新、刘铭传等人借机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及其支持者台湾道刘璈,导致二人失去权力。面对如此局面,左宗棠不得不站出来为自己的部下辩护,并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最终,在屡次建议未被采纳的情况下,这位老将选择了称病辞职的方式表达抗议,结束了自己长达数十年的政治生涯。

九、抱憾而终

1885年,左宗棠虽已年逾古稀,但依然心系国家安危。那一年的7月29日,在意识到自己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他向朝廷提交了两份重要的奏折。第一份奏折中,左宗棠建议设立专门负责海防事务的大臣职位,以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能力;第二份则提议将福建巡抚的职责范围调整为专注于台湾岛的治理,即成立一个独立的台湾省。这些建议反映了他对当时中国面临外来威胁时所表现出的战略眼光与前瞻性思考。

不久之后,清政府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成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并最终决定将台湾正式设为一省,这标志着左宗棠生前最后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然而,就在这些重要决策出台之际,左宗棠却因病重无法亲眼见证其实现。

同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临终前,他口述了一份遗折给皇帝,这份遗言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未竟事业的遗憾。左宗棠首先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感激之情,感谢多年来给予的信任和支持。接着,他提到了中法战争期间未能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