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邓世昌:铁血忠魂与致远舰的不朽传奇(3 / 4)

洋舰队在训练和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他还特别关注了英国海军的历史和发展,试图揭开英国海军称霸海洋一个多世纪的秘密。邓世昌的考察还包括访问格林尼治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并专程前往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瞻仰海军名将纳尔逊的雕像,以此激励自己为国家的海军发展贡献力量。

1881年8月17日,“超勇”和“扬威”两舰从英国纽卡斯尔港启航回国。邓世昌负责指挥“扬威”舰,与林泰曾指挥的“超勇”舰一道,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航程。途中,两舰经历了多次困难,包括在地中海失散、“扬威”舰因燃料不足而漂流、以及“超勇”舰的螺旋桨触礁损坏等事件。但最终,在经历了61天的航行后,两舰成功抵达香港,并继续北上,最终于11月22日抵达天津大沽口。这次航行不仅测试了中国海军的能力,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沿途各国均对中国海军的到来表示敬意。

邓世昌因在这次航程中的出色表现,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赏戴花翎,以都司补用,同时还被任命为“扬威”舰的管带。

五、平乱建勋

光绪八年(1882年)夏,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正值李鸿章母亲病故,李鸿章回合肥奔丧、丁忧,署任直隶总督的张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命邓世昌以兵舰运送之。邓世昌驾“扬威”舰鼓轮疾驶,径赴朝鲜仁川海口,较日本兵船先到一日。待到日舰载兵而来,清军已自仁川整队,径入朝鲜国都城办理竣事。日兵后至,正门不得入而罢。邓世昌率舰援朝,挫败日本侵朝计划,补升游击,赏给“勃勇巴图鲁”勇号。

六、管带致远

1887年春,李鸿章委派邓世昌率领队伍前往英德两国,接收清政府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这次任务对于邓世昌来说既是荣誉也是巨大的责任。在返回中国的途中,由于长时间的劳累,邓世昌患上了寒热病症。然而,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他依然坚持履行管带的职责,坚持在驾驶台上指挥航行,确保舰船的安全。邓世昌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即便是在病中,他也亲自监督航行,确保一切正常。

在归途中,邓世昌并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放松对全舰官兵的训练。他组织了一系列贴近实战的演练,包括防火、防水、攻防转换等科目,这些都是基于实际作战需求设计的。邓世昌以身作则,激励全舰官兵积极参与,每次变换阵型都不少于数次。通过这些高强度的训练,全舰官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每个人都斗志昂扬,没有丝毫懈怠。

1887年7月,北洋海军在英德两国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竣工。邓世昌以营务处副将衔参将的身份,参与了这些舰船的接待工作。在归国途中,邓世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官兵健康,这使得“致远”舰成为了唯一一艘没有出现人员病故的舰船。

1888年春,邓世昌率领“致远”舰抵达大沽。同年8月,北洋海军正式成立,邓世昌被授予中军中营副将的职位,并继续担任“致远”舰的管带。由于在接舰任务中的卓越表现,邓世昌被晋升为副将,并加总兵衔。同年,台湾后山的原住民时常骚扰当地,官军多次讨伐未果。邓世昌奉命随同丁汝昌前往台湾协助平叛。邓世昌指挥“致远”舰驶抵台湾埤南地区,利用舰炮支援陆军作战,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因此,邓世昌被授予总兵职位,并加提督衔。

1889年2月,李鸿章奏请朝廷任命邓世昌为北洋海军新设的中军中营副将,并继续担任“致远”舰的管带。邓世昌在日常训练中始终坚持高标准,拒绝任何花哨的表演,而是注重实战能力的提升。他的训练方法得到了认可,因此被赐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号,并获得三代一品封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