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足利尊氏:历史漩涡中的变革者与争议领袖(6 / 7)

,南朝完全成为徒有其名的存在。此时,足利方内部出现了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兄弟的不和,引发了内部纠纷,即观应之扰乱。

在日本历史学家佐藤进一的描述中,室町幕府初期实行了一种“两头政治”:足利尊氏掌握主从制的支配权,而足利直义则拥有实际的统治权。这种权力分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幕府的稳定,但也埋下了内部纷争的隐患。

贞和五年(正平四年,1349年),以高师直为首的反直义派与直义发生了强烈冲突。高师直一派袭击了足利直义,直义逃往尊氏的邸宅中避难。然而,高师直包围了尊氏的邸宅,要求直义隐退。最终,足利直义被迫出家退隐。在这次事件中,足利尊氏最初持中立态度,但最终也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足利尊氏让自己的嫡子足利义诠从镰仓回到京都,代替直义之位,行使政务;次子足利基氏则代替义诠之位,封为镰仓公方,在东国设置镰仓府。直义退隐后,其犹子足利直冬(也是尊氏的庶子)在九州扩大了直义一派的势力。

观应元年(正平五年,1350年),足利尊氏出兵中国地方,讨伐直冬。足利直义趁机逃出京都并向南朝投降,桃井直常、畠山国清等直义派武将也纷纷追随。直义势力强大,义诠战败,逃出京都。从京都回军的足利尊氏在打出滨之战中大败。为了平息内乱,足利尊氏以胁迫高师直、高师泰兄弟出家并流放外地为条件,与足利直义达成和解。

次年,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达成和议。足利尊氏让上杉能宪押解高师直一族流放外地,但由于杀父之仇的缘故,能宪在途中私自处决了高师直一族。足利直义回到了幕府,管理政务,由足利义诠担任其副手。

尊氏和义诠以讨伐谋反的佐佐木道誉、赤松则佑为由亲自出兵近江、播磨,实际上是就讨伐直义、直冬的问题同南朝方面进行讲和。得知此事的直义经北陆道逃往镰仓。同年十月,足利尊氏同南朝讲和,废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称正平一统。同时,尊氏率军讨伐直义,进入东海道,在骏河萨捶山(今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相模早川尻(今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等战役中击破直义,逮捕了足利直义并将他关押在镰仓。观应三年(正平七年,1352年)二月,足利直义突然死去。

就在足利尊氏离开京都的时候,南朝方面撕毁了和约,进攻室町幕府。宗良亲王、新田义兴、新田义宗、北条时行等支持南朝的军队袭击了尊氏,尊氏退往武藏国,但很快就反击并压制了关东的南朝势力,回到京都。此后,足利直冬进攻京都,最终被击败,逃往九州。文和三年(正平九年,1354年),直冬曾一度夺下京都,但次年就被尊氏收复。

延文三年(正平十三年,1358年)四月三十日,足利尊氏背上长了肿瘤,在京都二条万里小路第逝世,享年54岁。遗骸被埋葬在洛北衣笠山的等持院。法号为等持院殿仁山妙义。关东方面则称为长寿寺殿,由尊氏创立的镰仓长寿寺是他的菩提所。相当于百筒日的同年八月十一日,足利庄的鑁阿寺大御堂为了祈冥福而进行曼荼罗供。

九、两朝一统

足利尊氏死后,室町幕府的主人变为其子足利义诠。延文三年(1358年)十二月十八日,足利义诠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诠死后,其子足利义满继承了征夷大将军之位。由于义满年幼,细川赖之作为摄政,首先必须确保将军的地位绝对化,以稳定幕府的统治。

作为开始,细川赖之就任管领不久,首先颁布了五条禁制,纠正幕府内的纲纪,以强化中央集权。同时,他利用义满的元服仪式、判始、诸社参拜等重要活动,提高将军的权威,举行了极为威严盛大的仪式,以增强将军在武士和民众中的威望。

在对南朝的战略上,细川赖之采取了分化瓦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