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足利尊氏:历史漩涡中的变革者与争议领袖(5 / 7)

予光明天皇神器。建武新政在仅仅两年半后就宣告结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七、室町开府

建武三年(1336年)十一月七日,足利尊氏公布了《建武式目》的十七条,向天下宣布幕府的复兴,并展示了今后施政的基本方针。这一文件不仅明确了幕府的政策方向,也为室町幕府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从建武三年(1336年)到建武四年(1337年),幕府的组织结构逐渐确立。足利尊氏在这段时间内被拜为权大纳言,历应元年(1338年)八月十一日,他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位阶进入正二位,室町幕府正式成立。

在此期间,后醍醐天皇于建武三年(1336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秘密逃出京都,潜行至大和吉野,开设朝廷(史称南朝),与足利尊氏拥立的京都朝廷(史称北朝)对抗,日本的南北朝时代正式开始。后醍醐天皇呼吁全国讨灭足利氏,派遣皇子、诸将在各地努力扶植收复京都的势力。作为应对,足利尊氏任命一族为守护,配置于各国,特别是在关东、九州等前代以来的有力豪族拥有守护职的地方,设置了关东管领、九州探题,以对抗南朝势力,形成了对日本的全面控制布局。

两军的战斗在各地展开。北陆方面,新田义贞进入金崎城,与本据地上野、越后联络开始活动。重视事态的足利尊氏让越前守护斯波高经、若狭守护斯波家兼兄弟负责对付新田义贞,并派执事高师直之弟高师泰作为后援。高师泰等在建武四年(1337年)三月攻陷金崎城,尊良亲王自杀,恒良亲王被捕。斯波军在此后与新田军激战。历应元年(1338年)闰七月的藤岛之战,新田义贞败死,这对南朝方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奥州方面,北畠显家受到足利军的猛攻,不得不放弃多贺国府。建武四年(1337年)正月,他转移到伊达郡的灵山,由于后醍醐天皇的命令再度踏上西上之途。同年八月,带领十万精锐出发。十二月,导致在镰仓辅佐足利义诠的斯波家长败死。历应元年(1338年)一月,北畠显家到达美浓。于是足利尊氏派遣高师冬防御显家军,高师冬的军势在同国青野原大败。北畠显家军自此南进伊势,经伊贺向奈良进发,准备进攻京都。对此,足利方的高师直率大军南下,二月在般若坡击破北畠显家军,连战之末的五月,北畠显家在和泉石津败死。

北畠显家、新田义贞的相继阵亡,对南朝方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后醍醐天皇为了挽回颓势,采用再次派遣皇子到各地的策略。同年九月,怀良亲王作为征西大将军下向西国,义良、宗良两亲王与北畠亲房及其次子北畠显信等下向东国。伊势出航的义良亲王一行,在途中遭遇暴风雨,义良亲王(后村上天皇)被吹回伊ise,宗良亲王漂至远江国,只有北畠亲房成功到达目的地常陆。进入常陆的北畠亲房为争取南朝的据点而奋斗,不久由于关东执事高师冬的东下逐渐受到压迫。康永二年(1343年)十一月,北畠亲房含恨返回吉野。自此之后,后醍醐天皇在历应二年(1339年)得病,八月十六日在吉野去世,义良亲王即位,即后村上天皇。

足利尊氏接到后醍醐天皇驾崩的消息后,十分感慨,立刻停止幕府的杂务七天,以表示哀悼之意。同年冬天,为了吊唁天皇的菩提,他在洛西之地创建了天龙寺。历应四年(1341年)七月,天龙寺竣工时,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一起出席,亲自负责着土。

八、观应扰乱

观应扰乱是室町幕府早期的一次重大内乱,发生在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兄弟之间。这场内乱不仅影响了幕府的稳定,还导致了南北朝之间的进一步对抗。

后醍醐天皇去世后,南朝逐渐丧失了势力。贞和四年(1348年)正月,楠木正行在河内的四条畷败死,后村上天皇逃往奥地的贺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