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于罗马城东北方向七、八英里处的萨克萨卢布拉(Saxa Rubra,即“红岩石”)。
传说在这一战之前或这一战之中,君士坦丁经历了他一生中最着名的一次神迹。他声称大约在正午时分,太阳开始西沉时,他亲眼见到天空之上出现光芒四射的十字符号,位于太阳之上,上面还写着铭文“以此征服”(In Hoc Signo Vinces)。见到这一景象的君士坦丁和他所有的士兵一同呆立。在这个明确的上帝指引之下,君士坦丁击溃了马克森提乌斯的部队,将其一路赶向南方,赶到台伯河向西急转弯的地方以及位于此处的旧米尔维安桥。
在这座格外狭窄的桥边,马克森提乌斯建造了一架浮桥,他可以通过浮桥有序撤退,并迅速将其拆毁以避免追击。当溃兵蜂拥而上时,桥梁的建筑工匠过早地撤走了桥上的加固件,使浮桥突然崩塌,数百人落入湍急的水流。没能过桥的人只能逃向旧米尔维安桥,却因桥身太窄而被撞死或践踏而死,更多的人则被同伴挤落河中。马克森提乌斯本人也落水溺亡。他的尸体之后被冲到了岸上,首级被挑在长枪上,在君士坦丁于次日胜利进入罗马时被挑在队伍的前方。此后,马克森提乌斯的首级被送到北非,以警告他的支持者。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胜利,使君士坦丁成了从大西洋到亚得里亚海,从哈德良长城到阿特拉斯山的欧洲土地的统治者。312年底,罗马元老院宣布君士坦丁为“至高奥古斯都”。
四、米兰敕令
313年1月,君士坦丁约李锡尼在米兰相会。两位奥古斯都的这次会晤旨在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意大利的未来、宗教宽容问题,以及如何处置第三位奥古斯都代亚。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帝国的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各自的统治地位。
首先,关于意大利的未来。理论上,帝国的这一部分应当归属李锡尼统治,但君士坦丁在收复意大利时,李锡尼并没有出一兵一卒援助。因此,君士坦丁不太可能期待李锡尼会将这片土地拱手让给他。经过协商,李锡尼最终接受了君士坦丁控制其征服地域的要求,从而避免了潜在的冲突。
其次,宗教宽容问题是此次会谈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基督徒在帝国中的地位问题。帝国应当实施统一的宗教政策,但更年长的李锡尼并不像君士坦丁那样积极支持基督教。尽管如此,双方还是达成了某种妥协。君士坦丁希望通过宗教宽容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李锡尼则需要保持帝国的稳定。因此,两人同意共同发布一项宣言,即“米兰声明”(参见词条米兰敕令),确认伽列里乌斯此前承认基督教在帝国全境内的法律地位。
最后,关于代亚的问题。代亚自称奥古斯都,统治帝国东部直到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的土地,并在与李锡尼议和前不断对他发难。同时,代亚还迫害基督徒。在米兰会议上,两位奥古斯都讨论了如何处置代亚的方法。然而,就在敕令颁布之前,代亚毁约越过赫勒斯滂海峡攻占拜占庭的消息传来,使这场会议仓促地无果而终。
尽管会议未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但两位奥古斯都在友好氛围中结束了会谈。李锡尼接受了君士坦丁控制其征服地域的要求,并与君士坦丁的异母妹君士坦提娅成婚,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同盟关系。随后,两位奥古斯都共同发布了“米兰声明”,即米兰敕令,确认了基督教在帝国全境内的法律地位。
米兰敕令的具体内容如下:
奥古斯都君士坦丁,以及我,奥古斯都李锡尼,在欢乐之中来到米兰,共同商讨与公共利益福祉有关的各种事务……我们决定发布如下法令,保证尊重崇敬神。即赐予基督徒和所有其他信徒自由选择自己崇拜的神灵的权利,让所有天国的神灵都能庇护我们,以及我们统治之下的所有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