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者的遗产与东西方文明的桥梁(2 / 7)

先镇压了马其顿贵族的谋叛,然后率军南下,越过温泉关,进入福基斯,在特尔斐召开近邻同盟会议,重掌腓力时代盟主的大权。接着,他进军伯罗奔尼撒,控制了斯巴达以外的各邦。雅典虽然没有直接受到亚历山大的军事打击,但也因惧怕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得不派使节向亚历山大请罪,承认他为希腊的霸主。

前336年秋,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同盟大会,除斯巴达外各邦皆有代表参加。会上,亚历山大被任命为反对波斯的联盟统帅,领导对波斯的复仇战争。然而,亚历山大并没有立即发动对波斯的进攻,他认为在进军之前,必须扫荡北部和西部,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确保后方基地马其顿的安全。

前335年,亚历山大亲自率军出征马其顿北部的色雷斯,为东征小亚细亚稳固北部防线,并报复前338年当地特里巴利部落对腓力二世部队的偷袭和战利品的盗窃。在多瑙河打败特里巴利后,亚历山大继续进军,打败了威胁马其顿西北的伊利里亚人。然而,就在亚历山大在北方征战之际,希腊各邦误传他已在多瑙河战场阵亡。底比斯率先起事,杀死留驻的马其顿官员,围攻驻扎在卫城卡德米亚的马其顿军。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各邦也加入了反马其顿运动,但态度较为谨慎。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亚历山大闻讯后,迅速从伊利里亚赶回,仅用了14天便抵达底比斯。底比斯的抵抗迅速失败,城市被彻底摧毁。亚历山大将底比斯的国土分给盟友,并将大部分底比斯居民卖为奴隶,只有神庙和诗人品达的住所幸免于难。港口被封锁的雅典随后也放弃了抵抗,希腊各邦纷纷派使节向亚历山大谢罪。不到两年的时间,亚历山大就稳固了他在希腊的地位。在科林斯召开的希腊同盟大会上,各邦重申拥立亚历山大为希腊盟主,支持他东征波斯。尽管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各邦仍有反马其顿的运动,但均未能成功。

三、初战告捷

前334年,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和希腊联军最高统帅的身份,出征小亚细亚,标志着他东征波斯的开始。这次远征不仅是为了报父仇,更是为了“解放”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以及满足马其顿贵族和希腊奴隶主从战争中掠夺领土、财富和奴隶的欲望。亚历山大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约30,000至40,000步兵和4,000至5,000骑兵,以及160艘战舰,渡过了希里帕(今达达尼尔海峡)。尽管国库空虚,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但这并未阻挡他的决心。

亚历山大首先访问了特洛伊,与将军帕曼纽带领的其余部队会合,继续向波斯地方总督的要塞进军。附近的两个希腊城市已经独立于波斯,不希望被“解放”,而亚历山大的部队急需通过征服得到补给。波斯的希腊雇佣军统帅、罗德斯的蒙农建议焚烧周边的田地,但波斯地方总督出于对财产的怜惜,未采纳这一建议。

波斯边疆省份的三位总督,包括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驸马,联兵4万人(其中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拉尼库斯河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这是亚历山大和波斯军队的第一次交锋。波斯军占据格拉尼库斯河右岸高地,严阵以待。亚历山大不顾军队长途跋涉的疲劳,亲率近卫部队“伙友骑兵”强行渡河,与波斯骑兵交战。在战斗中,亚历山大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他的头盔和帽缨甚至被一位波斯总督的战斧劈掉。然而,亚历山大的勇敢和指挥才能使他迅速扭转了局势。波斯军溃败,两位总督被杀死,2000多人被俘(多为希腊雇佣兵)。

为了恐吓为波斯人效劳的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在战场上屠杀了大部分希腊雇佣兵,其余被押回马其顿强迫劳动。他还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题字曰:“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