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5 / 7)

是修来的,是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修学才有的。所以佛陀为什么要创造一个无为的佛来宣说楞严咒?就表示这个楞严咒的功德,整个《楞严经》的首楞严王 三昧的功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具足。

所以,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都可以找到我们的清净本性,然后从那个地方出发,来完成我们的修证了义,来完成我们的诸菩萨万行,使令我们的功德更加圆满,使令我们的功德更加坚固。是这一层意思。当然它的过程就是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必须要讲十卷的经文,你就很清楚这六个字的意思怎么操作了。

贰、经文纲要 分二:甲一、经文大意。甲二、修学宗趣

甲一、经文大意

【第一讲:图三在评论区】

好,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纲要”。

我们先看第一段“经文大意”。蕅益大师把《楞严经》分成六大段:

第一段是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

这一段叫作“分别真妄”,分别真心跟妄心的差别。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大佛顶性,也就是我们说的本来面目,那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这个地方佛陀花了三卷半,来发明它三种的道理。

第一个是真谛理。真谛理是说明本性的不变的体性。第二个是它的俗谛理,叫随缘的作用。第三个是中道的第一义谛,就是它不变跟随缘之间的一个平衡。

经文刚开始是阿难尊者去托钵,托钵的时候遇到了摩登伽女。摩登伽女跟阿难尊者过去生有五百世夫妻的因缘,所以她看到阿难尊者非常欢喜,就想要嫁给阿难尊者,并把这层意思跟她母亲说了。她母亲说:这不可以的,阿难尊者是一个出家众,你怎么能嫁给他呢?摩登伽女说:我不嫁给他,我生命就活不下去了。她母亲是一个修学外道禅定很有成就的婆罗门,因为女儿这样的一种心愿,不得已就为她的女儿持咒。持什麽咒呢?持大梵天的娑毗迦罗咒,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咒。她把这个咒持在一条毛巾上,让摩登伽女把毛巾盖在钵上,拿去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把那个布一打开的时候,就中咒了,被这个邪咒所迷。这时,摩登伽女就诱惑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便整个迷惑颠倒了,整个落入颠倒的心中。关键时刻,佛陀知道了。佛陀在三昧当中,知道阿难尊者遇到了灾难,就叫文殊菩萨将咒往护——持着楞严咒赶快去救阿难尊者。文殊菩萨到了现前的地方,诵持楞严咒。一持下去,就把大梵天的咒给破坏了,破坏以后阿难尊者就醒过来。文殊菩萨于是把这两个人全部带回去,带到佛陀面前。

我们看经文,阿难尊者哭得非常伤心。那个时候阿难尊者已经出家十二年,恨自己一向多闻,没有好好在心地上用功。佛陀说:你不是没有用功,你是很用功,但是你用错了心,你用妄想心在修行。所以你看你的功力,为什么一下子就被破坏了、那么经不起考验呢?佛陀说:你当初为什么跟我出家?阿难尊者说:我是看到您长得很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就跟您出家了。佛陀说:那你这个心是依止生灭心、缘生灭的境产生一个生灭的修学。佛陀说:你这个体性是生灭的,你依止虚妄的生灭心修学,你怎么能够成就一个不生灭的果呢?佛陀说:你今天用沙去煮饭,有没有可能煮成饭?不可能。因为你根本就是沙嘛,沙非饭本嘛。所以这个时候,就带动了整个七处破妄、十番辨见,就是什么是真,什么是妄。问阿难尊者,你现在修了十二年,结果一个大梵天咒就把你破坏了,你应该要好好地找到你的本心,重新开始。这里把我们这一念心——什麽是真心、什麽是妄心,讲了三卷半的篇幅,这叫“分别真妄”,先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

第二段,示不生灭心为本修因妙三观门。

当我们找到了家以后怎么做?你看阿难尊者听了三卷半以后的发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