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这个地方指的是依报的国土。真如本性是普遍整个世界,普遍整个依报的国土。你看禅宗,他开悟以后说: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我们刚开始开悟的时候,是向内观照我们这一念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我们这一念心不生不灭的本性。但是你从这一念心开悟以后,你进一步地发觉,其实真如本性不是存在你的心中,整个山河大地都是真如本性的全体大用(后面会讲到)。所以,真如本性是普遍十方的普佛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真如的显现。
“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前面是讲到依报的国土,这个地方讲到正报的身心。这个光明又能够照耀十方诸佛如来的头顶,表示诸佛所证是佛佛道同的。阿弥陀佛的国土跟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因缘是不同,但是阿弥陀佛所证的清净本性,跟释迦牟尼佛的清净本性是没有差别的,这个道是相同的。所以它普遍灌注十方诸佛的头顶。
然后,“旋至阿难及诸大众”,表示一切众生的本性也都是一样的。你看一只牛这么大,一只蚂蚁这么小,那是因缘果报不同,业力不同。但是牛这么大,蚂蚁这么小,它们的佛性没有大小差别。众生佛性是各各本具的。这个地方说明真如本性是普遍一切的依正二报。
放光以后,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我现在即将为你建立广大殊胜的法幢,也使令一切末法的众生,能够从以下十番的开示当中,成就微妙光明的心性;从这一念心性当中,开启智慧的道眼。这个“妙微密性净明心”,蕅益大师说是一个“理”,如如理,一个道理。“清净眼”是如如智。我们一定先了解如如理,才能够生起如如智。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是先找到根本,才有资格修学。你说你拜佛是很好,念佛也很好;你布施、持戒都很好。但是你没有找到你不生灭的本性,你用生灭心来修学,你的功德毕竟是生灭的、是有漏的。这个生灭本性,本经是先否定再肯定。所以我们刚开始先否定自己:不是这个,这个不是我自己,这不能代表我自己,那只是一时的想法。你不动,你遇到境时不动,这个生灭心就消失掉了。时间久了,慢慢地你的心就沉静下来,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我们一开始是什么?先否定,然后再肯定。肯定的时候就是承当佛性,从空出假,广度众生。那个就是《华严经》的境界。所以现在正式要去发明我们的本性。
壬二、正示见性。分十:癸一、直指见性是心非眼;癸二、约客尘显见性不动;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癸四、约垂手显见性无减;癸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癸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癸七、约无是非是显见性惟真;癸八、约外道世谛对简显见性非因缘自然;癸九、约二妄合明显见性非见;癸十、破和合不和合余疑显见性离过绝非法尔现证。
看壬二、正示见性。
前面佛陀是放光现瑞来表法,这以下就正式地以语言文字来加以说明。这里有十段:一、直指见性是心非眼;二、约客尘显见性不动;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四、约垂手显见性无减;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七、约无是非是显见性惟真;八、约外道世谛对简显见性非因缘自然;九、约二妄合明显见性非见;十、破和合不和合余疑显见性离过绝非法尔现证。
癸一、直指见性是心非眼。分二:子一、以拳例见定其常情。子二、引例破执正显见性。
我们看第一段,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地方,佛陀从众生能见的功能当中,来开显我们众生真正能见的是这一念明了的心,不是眼根。是“心”能见,不是“眼根”能见。从心当中,去把那个不生不灭的见性找出来。理论上我们六根都可以发明心性,六根门头都可以回家。眼见、耳听,见闻嗅尝觉知,吃东西。你看禅宗有的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