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6 / 7)

有讲到根本的问题。但是讲到真如本性,这个就讲真实语了。真实语道理很深,即使有智慧的人也很难理解。所以说即使有智慧的人,都要用譬喻才能够了解这个深奥的道理。佛陀就讲出一个譬喻。说:阿难,譬如说我现在有拳头,假设我没有手,我就没有拳头。我这个手可以变成掌、变成拳头。所以我一定要有手的存在,才能够产生拳头。诶,这个道理是对的。佛陀说“有手才能够成就拳头”,用这个道理来譬喻说,假设你没有眼睛,就不能构成见了,你有眼根才构成见——意思就是说,佛陀用“有手才有拳头”来譬喻“有眼根才能够产生见”。从这个譬喻问阿难尊者说:你认为这两个譬喻是不是均等呢?道理上是不是均等呢?阿难尊者回答说:是啊,这个道理是均等的。比如说,我要没有眼根,我就不能构成见的功能;佛陀要没有手,就不能构成拳头。所以,以我的眼根来比喻见,就好像佛陀的手来比喻拳头一样,这个道理相同。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么,佛陀这一段的问答,就把阿难尊者整个情执点的全部问题浮现出来。在这段经文当中,佛陀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有光明?为什么有拳头?你用什么来见?但是古德说,其实佛陀的重点是在“汝将谁见”——你用什么来见?就好像你在念佛,古人问你:“念佛是谁?”你用什么来念佛?你说我用嘴巴来念佛。阿难尊者说“我用眼睛来见”,就好像我们一般说“我用嘴巴来念佛” 一样。这样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个人平常的心都是向外攀缘,没有回光返照。所以阿难尊者到现在还是认为说,因为有眼根才能够见。那么佛陀必须把他的问题逼出来,然后再来引导他怎么去开悟。所以这个地方叫作按定他的情执。

好,这以下第二段,佛陀正式来开显道理。说是:念佛是谁?能见的是谁?把这个道理开显出来。

子二、引例破执正显见性

【第十三讲图三】

子二、引例破执正显见性。引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破除阿难尊者的妄执,来开显众生本具的佛性。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佛陀正式指出阿难尊者的过失。

佛陀说:你说前面的情况相同,这道理上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呢?一个人没有手,就没有拳头,这是一个正常的道理。但是你没有眼根,你的见并没有消失掉。“非见全无”,蕅益大师说,就是“非全无见”。眼根只是一个功能,真正能见的是见性。所以,你眼根败坏了,你还是能够见。你说你念佛是谁?你说嘴巴能够念佛,但是没有嘴巴的人他也可以念佛,他用心去念佛。这个地方是说,没有眼根的人他的见没有消失掉。这是什么道理?

佛陀以下正式地举例说明。我们看经文: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佛陀正式说明,说是念佛是谁?能见是谁?我们看,为什么说是“彼无眼者,非见全无”呢?佛陀说,你试着到路旁去,找那些眼根败坏的人。你随便找一个盲人,你问他说:你们平常这样走来走去,到底看到了什么?佛陀说:这么多盲人,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说,我现在不管白天、不管晚上,我看出去就是一个黑暗之相,其他就什么都见不到了。从这个道理来看,他看到黑暗,只是一个因缘的显现,因为他眼根败坏了,所以他只好看到黑暗。但是背后那个能见的见性并没有亏损啊,他还是看到啊,只是他看到的是暗相而已啊。你不能够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