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2 / 8)

。只要一个东西不变化,它就不会消失。因为它既然无生,它也就不会有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么,“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这种法尔不生——从来没有生、未来也不会灭的不生灭的见性,怎么会受着我们一期生命,随我们的生命而生,随我们的生命而死呢?

也就是说,当我们生命死亡的时候,有一个东西它不死亡的,因为它没有变化,它当然不会死亡。既然我们生命死掉、我们的色身消失以后,还有一个东西不消失的,那你怎么还相信这个末伽梨?末伽梨也是六师外道的其中一个,他是提出无因缘论——生命是没有因缘的。这种无因缘论也是被判作断灭见。六师外道有三个都是断灭见:迦旃延、毗罗胝子、末伽梨等,都是断灭的思想。你怎么还相信这个外道的断灭见,都说我们的生命死掉以后就全部消失了?

这一段佛陀的结论是说,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有些东西是消失了,只要会变化的东西都消失了;有一个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没有变化的,它就不会消失。所以我们观察人生,它是有一个暂时性的因缘,还有恒久性的因缘。大乘佛法是这样观察的。这一段是佛陀的总结,就是“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这是佛陀给他的一个答案。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子三、领悟

好,我们看波斯匿王听到这个答案以后的心情怎么样。看“领悟”。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波斯匿王听到佛陀讲到有些东西会生灭、有些东西不生灭以后,他就深深地相信:我们色身变化以后不会断灭,还会得到一个生命。就是,弃舍了这个生命以后,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不生灭的性,这个不生灭的性又会去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所以生命绝对不会断灭。这个时候跟法会大众听到有来生的观念,听到有无量生命的观念,听到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生命,他“踊跃欢喜”。这个踊跃就是好像高兴得要跳起来,非常欢喜,“得未曾有”。

为什么“得未曾有”呢?因为波斯匿王对来生到底存不存在,到底死了以后是不是完全断灭,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结、一个疑惑。这个时候佛陀把他的结解开了,所以他感到非常的欢喜。

这个欢喜的意思我们解释一下。古德在这个地方的注解说,波斯匿王是示现一个凡夫,也就是一个没有出离心的修习人天乘的凡夫,所以他造了很多善业,他护持三宝。那么造了善业他是干什么呢?他是希望依止这个善业来生来受用,创造一个来生安乐的果报。他是这种心情。假设没有来生,那么他今生所造的善业就没有用了。他之所以欢喜,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善业不失。

我们讲生命的相续来自于业力的相续。如果你今生所造的业不能够贯穿到来生,你这个生命就不会相续。所以,当你死亡的时候,你今生造的业一定能够在死亡当中继续通过去。死亡到的时候,把我们的身心世界破坏了,但是你所造的业这个业性没有被破坏。它怎么样?它继续地通过死亡到来生去受用。所以我们要看到生灭的部分,又要看到不生灭的部分。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刚开始在看生命的时候,先从变化开始看起。生命就象是一个水流。我们看这个水流,先看它的外表。我们从外表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个,它是变化的;第二个,它是相续的。

一般来说,人天乘根性的众生,是看到相续的一部分,所以他没有出离心。他知道有来生,所以他从来生当中产生一个增上心,他积集善业,创造美好的来生。他看到的是生命的相续。

二乘人是看到生命的变化、无常,所以他是比较偏空的。因为他看到无常变化,所以他就产生一种极度的厌离,这个变化让他感到没有安全感,变化的本质就是痛苦。所以声闻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