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色心诸法”。我们的生命其实就是一个能分别的心、一个所分别的色——所分别的境,就是这两个色心诸法在相互作用。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现”,是我们这一念的心所现。这个地方的“心”是谁呢?是阿赖耶识。我们解释一下。
阿赖耶识在唯识学叫作我爱执藏。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一个根本,或者讲一个仓库。比如说,诶,我造了业:我刚刚去拜了一部八十八佛。我拜完以后,这个业造好了。那业跑哪里去了?谁来保存它?我死亡以后怎么这个业能够从今生跑到来生去了呢?那么一定要有一个东西把它保存下来。这个东西谁保存?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我爱执藏。这是一个很微细、很微细的俱生我执,也就是唯识学上说的整个生死杂染的根本。其实《楞严经》要破的,就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的作用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能够种子生起现行。它今生——所谓的“去后来先做主公”。当阿赖耶识在我们生命投胎的时候,它把种子释放出来——把你前生所造的善恶的种子在今生慢慢地释放出来,种子起现行,释放果报。第二个,你今生造了很多业,这个现行又变成种子——现行又熏种子,它把你今生所造的业再吸收起来。
所以,阿赖耶识身为一个生命的根本,第一个,它释放业力;第二个,把你今生所造的新的业再保存回去。所以构成一个业力的相续,又构成一个生命的相续。为什么会有来生?因为有阿赖耶识。身为一个我爱执藏的阿赖耶识,就是把这个色心诸法不断地释放出来;你造作以后,心法攀缘色法,又造了很多业,又把它收回来,让来生继续用。为什么我们会有来生?因为我们不断地就是这样的“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相互地辗转相续。
这就是我们在唯识学所学的一个教理。但到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佛陀开显真实相:事实上,我们的身心世界就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在阿赖耶识的背后还有一个主人翁。《楞严经》所要做的就是要破阿赖耶识,恢复到本来面目。
我们前面经常讲逆流照性。“逆生死流”也就是破坏生死流,去观照我们的真如本性。什么叫“顺生死流”呢?我们前面说过阿赖耶识它把种子显现出很多的因缘,如果你顺着这个因缘去走,那就完了!你应该跟谁怎么样、应该跟他怎么样、应该怎么样……你就顺着过去的业力去走,那你就是顺生死流了,这样的话大概你的人生就是都被过去决定了,你就活在过去了。
那么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应该怎么样呢?回光返照。经常观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不迷、不取、不动,不要乱动。不要乱动的时候,你这个因缘是怎么样?业力是生灭的,业力过去以后你的因缘就消失掉了,你就能够找到你的本性。我们现在向外攀缘就是怎么样呢?就是被阿赖耶识牵着走!
我们的生命有两种选择:第一个,你跟着阿赖耶识走,它要你怎么样,你就怎么样。所以阿赖耶识叫“业识”,它就是一个业力的大本营;第二个,是跟阿赖耶识抗拒,你就观照,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你的业就开始转变了,阿赖耶识再也不能控制你了。所以,你要顺着阿赖耶识走,五蕴身心就出现;你要能够破坏阿赖耶识、观照阿赖耶识“本自不生、本自不灭”,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阿赖耶识破坏掉,转成清净法身,就这个道理。
但是,我们不能离开阿赖耶识。所以《楞严经》一再告诉你一个观念:真跟妄是不同的,一个是不生灭、一个是生灭。但是你要从妄回到真,你还要依止妄,依止生灭,就路还家。你说,诶,我现在的身心世界全部都不要了,像外道说的无想定,我把整个身心世界全部停下来,进入无想——那么你的真如本性也没有了,因为那个真就在妄当中。你就是在妄当中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