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这样一个光明跟黑暗、能与所的关系你都搞不清楚。你阿难尊者就是这个道理!
佛陀一路走来,讲到寂常心性的道理,你现在听到这个地方,如果还觉得这个东西跟你完全没有关系的话,那表示你都没有用这个教理来观察你这一念心,你只是思惟这个东西,没有用这个东西来观你这一念心,没有借教观心。所以说,如果没有回光返照,佛陀讲什么其实你也不懂。
我曾经遇到一个大学教授,这个大学教授是学科学的。他跟我讲:法师啊,我很喜欢读历史;尽管我是学科学的,没办法背很多历史,但是我懂得历史。他懂得历史!我说,你是怎么懂得历史?他说历史这么多,这个五千年的历史啊,就是讲“人性”两个字而已。
我们背很多的历史,但是我们不一定懂历史。因为历史怎么样?它是在诠释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只是背很多历史,我们不见得懂历史。佛法也是这样。你背那么多名相,背了半天,跟你的身心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你背你的法,你身心世界的活动照样活动。所以我们不一定要背很多佛法,但是你要了解佛法。
继续阅读
你看过去有一个姓陈的居士,这陈居士他以前是修密宗的。后来到晚年的时候,他密宗修得不是很好,失败了。失败以后,他觉得对来生没有把握,后来转成念佛,就研究净土的经论。研究了半天,他做了一个读经报告。他说,净土宗讲的“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是错误的,没有经典根据。后来台中李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就写了文章来驳斥他。这个陈居士的理由是说,他查过大藏经,从第一个字找到最后一个字,佛陀没有讲“带业往生”这四个字。但是李老师说,这四个字是没有讲,但是你看《观经》的下品,尤其是下品下生,根本是一个造恶凡夫,而且是临命终才遇到阿弥陀佛、才开始忏悔念佛,他就往生极乐世界。那他不是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佛陀很多话没有讲到,但是那个道理你要知道。话里面的道理,你要能够把它读出来。佛陀当然没有讲“带业往生”这四个字。不过你看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陀没有讲这句话,但这个道理跟本经的道理完全一致。这就是佛法。
所以,我们今天读经典,不是说在文字上打转,你要借教观心,顺着经典所指的方向观进去,回光返照,你才能够觉悟。你就在那边分别半天,结果你还是用攀缘心,跟之前的老家风一样,还是用攀缘心来听法,结果听完以后你还是一样:迷惑、执着、颠倒、乱动。这就是我们没有顺着指头去看到月亮,只在这个指头上分别。这个很糟糕,浪费时间。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就把听法的重点指出来了。
丑二、就体别简。分二:寅一、简缘心可还如观指影;寅二、示见性无还如天上月。
这只是一个总说,这以下就把真心和妄心的差别详细地说明。看丑二,就体别简,就着真心、妄心的自体加以分别、加以料简。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佛陀再加以详细的料简。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简缘心可还如观指影;第二段,示见性无还如天上月。
寅一、简缘心可还如观指影。分二:卯一、近就音声分别以明无性;卯二、广历诸法分别以示可还。
首先简别,这个攀缘心是必须归还外境的。因为你假借外境而有,你迟早要归还给它。就好像我们这个“观指”——去观察指头的攀缘心,你只是在指头上攀缘,最后你还是要回归指头。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近就音声分别以明无性;第二个,广历诸法分别以示可还。
卯一、近就音声分别以明无性
我们先看第一段。就近,就着这个音声的分别的情况,来说明这个攀缘心是没有自体的。因为什么呢?我们的攀缘心是假借音声而有,最后还是还给音声的,所以就叫离尘无体。我们看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