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十念是不能往生的。他说,你如果学过般若波罗蜜,对于本身那个自我意识的执取很淡薄,你临终的时候念头可以马上跟弥陀的整个功德相应,把你整个业力作一个很大的转变。他说有些人转不过来,十念是不够,可能要一百念或者一千念,要很长的时间,就是他的心转不过来嘛。
我们的心中,如果经常安住在某一种相,认为这个就是我的个性、这个就是我的想法,这个就是我相,我不能改变的。这种人临命终的时候很难跟弥陀相应。我们不能放下自我,弥陀的功德就进不来了。很简单的道理,你看抽风机,你空气不抽出去,新的空气进不来。就是说,你没办法感应上去,你那个明了的心跟广大的愿力感应不上去。
所以善导大师说,跟弥陀感应的根本,在于至诚恳切。至诚恳切是什么标准呢?按照善导大师的开示,他的意思就是你要空掉自我,把整个自己完全放下才能够全部靠上去。就是这个“我”不存在了,叫至诚恳切。你读善导大师的开示有这个意思,他有般若波罗蜜——我空的智慧。什么叫通身靠倒?就是要把你这个自我意识完全放下。
这个地方道理就是这样。身为现前一念心性,它一定是离一切相。你只有离一切相,才能够跟整个无上菩提相应,才能够产生广大的妙用。这一点跟自然外道有所不同,因为自然外道认为是有固定形状的;跟我们凡夫的我执也不同,它也是有我相的。这一段等于是以随缘的妙用来破除自然之理,因为这个心性有随缘,它无相中有随缘。
子二、对世谛简因缘 分二:丑一、转计;丑二、破斥
我们看第二段,对世谛简因缘。前面是简别外道的自然的道理,这个地方是简别二乘的因缘观。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转计,第二个破斥。
丑一、转计
先看阿难尊者辗转的计度。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说,既然此一个微妙的心性不属于外道的自然,因为它离一切相,外道的自然是有相,那么我现在深入地思惟,来加以发明。我认为应该就是佛陀最初成道所宣说的因缘教法——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应该是这个道理。但是我内心当中尚且还不能完全地明白,我们这一念心是怎么能够因缘生呢?他还是不能完全明白,也不能完全肯定,所以请示佛陀,如此心性是“因缘所生”,这样的一个道理到底是对呢,还是错呢?心性怎么能够来合乎因缘的体性呢?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初成道的时候,为了破除外道的邪执而宣说因缘的教法。外道的邪执有两种:第一个,邪因缘论,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生命是某一种特定的相貌的神我,或者冥谛,或者大梵天所创造的,这个叫作邪因缘论。第二个,是无因缘论,就是生命是自然而有的。高山之所以高,大海之所以深,鸟类之所以飞行,这些事情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世间上是没有因缘的。
那么佛陀就以因缘观来破除外道的邪因缘跟无因缘。佛陀提出了一个思想,诸法是因缘而生;当这个因缘力量结束的时候,它也就随因缘的消失而消失。而这个因缘就包括了我们过去的业力跟现在的烦恼。由现在的烦恼去触动过去的业力,就把这个生命的果报给逼出来。
这个就是以现前一念心性来混滥因缘的思想。
丑二、破斥
【图三】
我们看佛陀的破斥。这个地方有两段:破因跟破缘。我们看第一段。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