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一、正示离过真体;丑二、结责滞着名相。
丑一、正示离过真体
我们看第三段,结显自性。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正示离过真体;第二段,结责滞着名相。我们先看第一段,结示这个心性是离一切过非的真实体性,不是我们凡夫对立的思考。
【图四】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我们前面讲到这个现前一念心性。我们现在是活在我相法相中,因为我们过去的生命经验,还有今生的遭遇,所以我们用我们的眼睛看到很多事情,耳朵听到很多的声音。我们六根攀缘六尘的时候,会累积一个影像。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是那个影像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当然不只是今生,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一个大仓库,有本事把影像全部累积起来。在不断的生命当中,我们累积很多影像,就产生一个我相,自我意识,我执跟法执。这个时候,我们很多功能就失掉了。
佛在世有一个弟子,叫作毕陵伽婆蹉。毕陵伽婆蹉尊者去托钵的时候经常到某一个居士家,这个居士家就经常拿他的饭菜来供养尊者。这个居士有一个小儿子,长得很可爱,看到尊者来很高兴,就抱抱这个尊者的脚,尊者也跟他说说法,开导一下。有一天,这个尊者又去托钵的时候,居士夫妇就哭得很伤心。尊者说,你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尊者啊,我这个小儿子前几天被盗贼给偷走了,不见了,这几天找都找不到下落,所以我们非常伤心。尊者跟这个小孩子也是有一点因缘,有一点感情。一听到以后,他就在大地上一坐,心入三昧。在三昧当中他就看到那个小孩子被带到一个河边,准备坐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盗贼准备把他卖掉。尊者毕陵伽婆蹉就在禅定当中,用他的三昧的力量,用手把他给抓回来。这小孩子就这样被他抓回来了。
你看,这个距离这么遥远!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禅定的心,因为他是阿罗汉,所以他是跟我空的智慧相应,也跟一部分的法空相应。我们可以知道毕陵伽婆蹉尊者他入的那个三昧的心性,跟我们现在凡夫的心不太一样,应该比较接近这种离相的心体,因为离相的心体是没有时空的。他在心性当中,进入了这一念的三昧以后,就这样很快地把这个很远很远的小孩子抓回来,抓到这个地方来。他的心已经怎么样?已经是很接近那个离相的心体,所以他产生的妙用超越时空。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心是无相,以无相为本,以无不相为作用。先求无相,你一定要先找到一个无相的心体,你才能够产生随缘的妙用。你能够把这个无相——一种不变的体,跟有相的随缘的作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两个合起来,这个就是我们真实的心性。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