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来受用。自己造业,自己变现出来给自己受用,就叫“当处发生,当业流转”。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外在的世界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变现出来的。
我们讲一个历史的公案来加以说明。春秋时代宋国景公的时候,宋景公有一天晚上下了殿以后,突然觉得心里面闷闷不乐。所以我们心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卦相,心里面其实就是一种相貌。他就请占卜的师傅来占卜,看到天上出现了凶恶的灾星。这个时候宋景公就很紧张,心里面闷闷不乐,天空又出现了灾星。他就把他的一个很有智慧的大臣子韦请过来,跟子韦说,我心里面感到非常的烦闷,好像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要发生一样,然后天上又出现了灾星,应该怎么办呢?你帮我想个办法。这个大臣说,从这个灾星来看,这个灾难跑不掉,一定要出。大王!你最近会有大灾难出现。但是子韦说,根据我所学的智慧,我们这些道术是可以把这个力量移转掉。要不这样子,大王!我帮你做一个法会,把这个灾难的力量移到宰相的身上,由他来承当。你说好不好?
宋景公说,不行啊。我是国君,宰相是听我的;我做错,我自己负责,怎么是宰相来负责?这不合道理。不可以,不能由宰相来负担。那么子韦说,宰相不能负担这个业力,我们可以移之于人民,把这个灾难给人民。这个时候人民会有很多人产生病痛,把这个业消掉。宋景公说,我身为国君,要造福人民;我造福人民都来不及,怎么能把这个灾难去送给人民?这个不对,不可以,不合道理。人民没有错。那么子韦说,移之宰相不可,移之人民也不可,要不这样子,我们做个法把这个灾难的业力移之于饥馑,让老百姓饥荒,把这个业释放出来。宋景公说,不可以啊。老百姓饥荒很痛苦的。那这样子,不要移了,干脆由我来承当好了。
宋景公讲完以后,子韦就拜下去说,君有仁慈之心,天必厚赏之。他说,君王你现在起了三个坚固的善念,我跟你讲移之于宰相,你说不可,第一个善念;第二,移之于人民,你又说不可,第二个善念;第三个,移之于饥馑,你又说不可。他说,你生起三个重大的善念,上天一定要重重地赏你。果然,第二天再请星座官来看灾象,已完全消失掉了。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不是上天赏他,诸位知道谁赏他吗?“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一念心性是本来清净、本来无一物的,但是我们动一个念头以后,“当处发生” 。这就是一种力量。这个力量可能是一个善的力量,也可能是一个邪恶的力量,就保存在心中了。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个力量怎么样?“啪”,释放出来!他做了诸侯国君,但是他以前的恶业有时候也会起现行。遇到恶业起现行的时候,我刚刚讲过,一个人可以烦恼现前、业障现前,但不能起颠倒。他必须保持善念,保持正念,保持慈悲心。他一念心中恶业的妄动,结果“心生则种种法生”;这个时候他起了惭愧心、忏悔心,“心灭则种种法灭”,结果他心中的罪业也消灭了。完全是自己的心念。如果这个时候宋景公起颠倒,他业障现前的时候,把这个灾难做法移之于人民,我看宋景公后果不堪设想。恶业起现行的时候又造一个恶业,火上加油。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宋景公是有观照力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地方是说明,不管是别业也好,共业也好,总而言之是怎么有的?“当处发生,当业流转。”就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一念的妄动而显现;也因为我们一念的觉悟而消灭。这个就是整个生命的缘起。
辰二、进退合明 分二:巳一、总示;巳二、别明
我们看辰二,进退合明。这以下以进跟退两种方式来相互发明。这个进指的是别业妄见,退指的是同分妄见。因为别业佛陀先讲,所以叫进取,进取别业;那么退,退到共业。以别业跟共业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