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讲】(7 / 8)

你自己。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苏东坡跟五祖戒禅师,苏东坡的前生是五祖戒禅师。他的一念心性,不变当中有一个变的因缘,它出现了五祖戒禅师,持戒庄严;他今生变成苏东坡,是非常的放荡不羁。你说,那到底苏东坡是谁?这两个都是苏东坡。他前生是五祖戒禅师,今生是苏东坡。因为我们这个大海当中有很多业力,它今天浮出这个,明天浮出这个,后天浮出这个,所以我们不变当中有什么?生命会变化。

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天求生净土?重点就是它变得太厉害,生命变得退转了(所以我们才求生净土,生到净土才能不退转)。你看我们很难把苏东坡跟五祖戒禅师划等号,这两个个性完全不同。

秦桧的前生是雁荡山的一个苦行僧。你看,秦桧是一个贪心很重、贪求名利的人,而他前生是一个修苦行的、少欲知足的人。同样一念心性,它变出两个相貌出来。哪一个是真的?两个都是假的!

我们心性的大海当中有很多的水,有很多的业力的种子,今天浮出这个,明天浮出这个,后天浮出这个。所以,有时候我们看他的前生跟今生完全不同,很正常。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很多的种子,很多业力,你今天浮出这个、明天浮出这个嘛。

好像说这个房间,有一百个人在睡觉,一百个人个性都不一样。这一百个人就是什么?你的种子嘛。今天把这个人叫起来,把A叫起来,其他九十九个在睡觉。你看到了 A,哦,A 就是我。然后来生把B叫起来,诶,该你起来了,又变成另外一个身心世界。那么再来生把 C 叫起来,其他人都在睡觉。所以,我们没办法了解自己,因为我们今生看到的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你怎么了解自己呢?你说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今生不错,我皈依三宝,为公为众,弘护正法。其实这个只是你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功能没有表现出来,它在睡觉。它在睡觉不是没有,而是它暂时不动。所以在整个心性当中,在不变中有变,就是我们过去累积很多业力的能量在里面,它储存在心性当中,所以它今天出现这个,明天出现那个,后天出现那个,就是所谓的“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当业力成熟的时候显现,当业力消失的时候生命就结束了。

卯三、显示归真

【图四】

好,我们作个总结,“显示归真”。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好。当我们了解现前一念心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时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就可以产生微密的观照。总而言之,刚开始先依止心性,首先在变当中找到不变的体,先把这个根本找出来,先把心带回家。修行第一件事情,在变化中先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出来。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先找出来;然后再依止这一念心性称性起修,来修习空假中三观。远离和合缘,就是以空观来破除我相的执着,和合缘就是我相,破凡夫的执取。远离不和合缘,用假观来破除无相的执着。前面是破有相的执着,这是远离二乘“忘失大悲、不乐修善”这种对无相的执着。

用空假二观——空观,古德说这是破和合缘,是了分段生死;假观是了变易生死——就能够灭除分段、变易两种生死之因。最后“圆满菩提不生灭性”,就能够回归到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在本性当中产生无上的菩提。这个菩提包括福德、智慧两种庄严。这样子我们的生命就永久安住在清净的本性,永久受用常乐我净的四种功德,也就永远不再迷惑了。这个讲到返妄归真。

我们再讲一次,生命从心来说是有变的部分跟不变的部分。首先我们先回到不变的地方,然后在不变的地方再修空假中,把那个变的部分加以调整,把它杂染的因缘转成清净的因缘——但是你要先回家,先求不变,再求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