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议”,自他不二。而自他不二所发明的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是不变,十法界所共同依止的地方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它是离开所有的相状,是整个生命的依止处。就是我们说的“差即无差”,在差别的生命当中,我们生命有一个共同点,每一个众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现前一念心性。这个地方把体跟用作了一个说明。当然这一段所要发明的是不变之体。
午二、退同例别
【图三】
看下一段,退同例别。退同分的共业,来例别业的妄见。这个“退同例别”其实主要就是在发明随缘。前面是发明不变的体,这个地方主要是发明随缘的作用。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这个地方先讲出一个同分的共业。说,阿难!比如说我前面讲到了众生的共业所感的妄见,如果以共业来例同一个人的别业所招感的妄见,那么一个人的别业所招感的妄见是什么呢?是“一病目人,同彼一国”。也就是说,一个眼睛有毛病的人所见的这个五色圆影,其实这个道理就好像一国人所见的种种的灾象一样,都是由心所现出来。这个以共业来例同别业,先作一个总标。
以下再把这观念陈述出来,说“彼见圆影,眚妄所生”。一个人眼睛有毛病,看到了五色的圆影。其实五色圆影从哪里来?不是从灯光来,也不是从眼睛来,是他健康的眼睛当中有一层的翳——有那个赤眚,就把那个五色圆影给现出来。就是我们心性当中有一念的妄动,才有业力跟果报出来。那么这个比例就是,在众同的共业当中所现的种种不祥的灾象,是一国人的共业所招感的瘴恶,是一国人心中的烦恼恶业所引生的(瘴恶就是心中的烦恼跟恶业),“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继续阅读
所以总结:一个人看到的业力也好,一国人看到也好,其实都是我们一念心性当中一念无明妄动而有的。这个地方是从共业而带入别业。
这以下作一个总结: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以上的道理,我们可以去作一个整体的比例。整个南阎浮提众生当中,整个三千洲中,乃至于东西南北的四大海,乃至于再把它扩大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于十方的诸有漏国土(这个地方不包括诸佛清净的国土)。这当中所有的凡夫众生,身心世界是怎么来的呢?都是在我们一念觉明无漏的一念心性产生作用、一念的妄动而产生了见闻觉知的时候,累积很多很多的烦恼跟业力而显现出来的。而整个生命的因缘合起来就是两句话:“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当这个业力的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出现;当业力的因缘消失的时候,它就死亡。所以和合妄生,不和合而妄死。前面的一段经文,我们看到的是在变当中有不变的本体。这个地方是说不变的本体当中,有它变化的因缘。
变化的因缘,当然佛陀是从个人的角度跟团体的角度来谈的,个人叫别业,团体叫共业。我们就不要讲团体,讲个人好了。我们去思惟这个缘起的观念:什么叫作不变中有变呢?为什么说不变会随缘,这句话什么意思?
比如说,你今生产生一个身心世界,可能是一个男人,或者是一个女人,但是你今生的生命不能代表你自己,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在不变的整体心中,我们的念头动了很多,有很多业力,它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业力显现出来而已。我讲实在话,今生的你不能代表全部的你。或者我们这样讲,我们这个心性是一个整体生命,我们今生只是一个小水泡,大海里面的小水泡,一个个体生命。这个个体生命不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