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讲】(5 / 8)

现前一念心性。因为我们一念心性当中受着业力的熏习,我们过去造了五戒十善的业,就变成一个人的五阴身心;当这个业力的功能消失了,它也在自性当中消失了。所以我们整个流转没有离开我们的一念心性。

继续阅读

这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解释一下。比方说,我们如果把生命都回归到原点,其实我们生命是没有差别,你跟我是一样的。就是把心带回家,我们今天还它个本来面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平等的。那么为什么从平等中变成不平等呢?前面《楞严经》我们也讲过了,就是我们“仁者心动”。我们心开始“真如不守自性”,开始动。每一个人动的方向不一样,有些人是往五戒十善的地方动,有些人往杀盗淫妄的方向动,有些人往菩提心的方向动。这个地方就是怎么样?“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动以后,就创造业力,由业力就开始出现果报。

你看,假设我们前生由于过去的业力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心世界——“当处出生”,这个时候你就变现一个女人的身相、一个女人的思想。你前生的想法跟现在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一样。一个人换了果报体,想法就不一样了。换了一个位置,想法就不一样。因为你是女人,你是女人的思想。那么当你这个女人的业慢慢那个能量释放完了,诶,你前生呢?你找不到,那个东西不存在,觅之了不可得,“随处灭尽”。你又变成一个男人的色身、男人的思想。你今生结束了,你没到极乐世界,因为今生的布施持戒到天上去了,你今生的果报也找不到了,你又变成一个天人的色身,天人的身心世界。这个就是所谓的“出生”跟“灭尽”,但是你都没有离开你的现前一念心性。这个就是所谓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总而言之,这段经文所要说明的就是,在整个因缘所生法当中,它是当体即假,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什么叫“假”呢?因为它动荡变化;第二个,它虚妄不实,就叫即假。这叫“举相幻化”。

我们看第二段“剖相示性”。

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如此虚妄变化的相状,的确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我们真的能够做一些暂时的受用。但是当我们去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时候、当我们要去探本求源的时候,我们发觉,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变的身心是不同的,你现的是男人的色身,她现的是女人的色身,男人女人又各式不同,但是其实我们的出处是一样的。我们最初的根源都是来自于一种清净不变的心体。这一点很重要!就是“其性真为妙觉明体”,都是一种微妙的本觉的理体,从那个地方发动出来的。就是说,在这么多的差别相状当中,当我们把这个相状“还它个本来面目”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的本性是一样的。你说你看到一只蚂蚁,你也不要轻忽它。它暂时现出一只蚂蚁,搞不好你来生比它还差,因为它也有佛性。所以,每一个众生的本性,当我们把这个业力的因缘拿掉、我们要观察它本来面目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妙觉明体。所以,从这个观念当中建立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叫“剖相示性”。

这个地方是发明诸法的“即空”——它的不变性。前面是说明随缘性,这个讲不变。

好,这以下把它作一个总合。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前面的“浮尘诸幻化相”,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这以下佛陀就明确地指出来,就是我们的身心世界。

身心世界的开合,首先我们把心法开出来,就是“五阴”。这个“阴”就是积聚,色受想行识,每一个法都是积聚而成的。

“六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