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而火大是热性的,水火根本是不能够兼容的。你看火能够把水烧干,水也能够把火扑灭,所以水火二性是互相障碍的。那么怎么能够说水火二性,这两个体性都遍满虚空,而不互相地去陵夺、不互相地消灭呢?也就是说,认为水火二性是有障碍的。
第三段讲到地、空两个法的障碍,说,世尊!地大的体性是障碍的、是坚固的,而虚空的体性是虚无通达的,那么这两个又怎么能够都周遍法界,都能够圆融无碍呢?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二乘人对这个法的观念,是一个很坚固的法执。那个坚固的法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他认为这个法是离开这一念心而个别有体性,他不认为一切法是内心所变现,他认为法是真实的。你看他“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他对三界非常畏惧的。他看到三界的可怕,就把这一念心的我执消灭了。不再招感三界,他就认为大事已办。至于这个三界是怎么回事,他不管。
大乘佛法认为一切法是如梦如幻的,地狱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的,极乐世界也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的,所以一切法能够互含互摄。互含互摄的基础点要安立在法空的思想。而这个法空的思想,要安立在一切法是唯心所现,你才能建立法空的思想。二乘人由于心外求法的缘故,所以他认为法法是不兼容的,每一个法都是有真实的、独立的体性。
蕅益大师讲到这个地方,对于二乘人两种疑问提出他的看法。他说,二乘人的思想,真不能容妄,妄也不能容真。二乘人认为,真实的空性不能容受虚妄的有为诸法,有为诸法也不能容下真实的空性;真实就是真实,虚妄就是虚妄。这个是二乘人的概念,两个永远是汉贼不两立。大乘佛法是认为真中有妄、妄中有真,关键在一念的迷悟的差别。你要是觉悟了,一切法都是真实;你迷惑的时候,一切法都是虚妄。这是大乘的“不二”的思想。身为一个二乘法执重的人,提出这个观念是可以理解的。
总而言之,两种疑惑都是对真妄不二的思想产生了疑惑。
继续阅读
好,把二乘人的疑惑牒出以后,我们就知道,其实整个后面的半卷经文,都是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看辛三,请佛开示。
辛三、请佛开示
富楼那尊者讲出了二乘人心中疑惑以后,很恭敬地请佛陀开示。
我们看经文。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富楼那尊者讲出了心中疑惑,说,我现今是真的不能够了知这个性相二义,所谓的真中有妄、妄中有真。一念心性能够变现万法,一心而产生万法,万法又能够产生一心,这个心跟法之间是不二的。这个观念我实在是很难理解。对这样的一种真妄不二、性相圆融的道理,这样的一个宗旨,它的趣向,实在是很难能够融会贯通。惟愿如来世尊能够依止大悲心,来为我等广泛地宣说,来开示我心中的迷云,乃至于整个二乘无学之人,来破除我们心中的疑惑。作是语后,富楼那尊者就五体投地,心中怀着钦慕、渴仰的心情,来等待佛陀慈悲的开导。
这个地方,古德的注解上说,富楼那尊者讲出这句话,说明他这个人是有自知之明。佛法是很忌讳增上慢。也就是说,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基本上,佛陀在开导二乘人的时候是为实施权。佛陀在讲小乘法的时候,并没有把整个生命的全貌讲出来,只是讲到诸法是无常无我的,从无常无我当中而证得我空真如,趋向偏空的涅盘。对于我们这一念广大的现前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并没有广泛地开显。也就是说,佛陀在小乘法当中只是引导他们怎么从有为法而悟入空性。这空性怎么出来,怎么从空出假,这个教法佛陀并没有宣说。所以他们自然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