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讲】(5 / 7)

果报,造恶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个叫作世界胜义。这个道理特别的殊胜。

第二个叫作“道理胜义”。这个是二乘的教法,讲到四谛十二因缘,出世间的因果,我们应该怎么去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来成就出世的涅盘。这个叫道理胜义。

第三种叫作“证得胜义”。就是整个般若经典所说的,我们应该怎么把一切法看到它是缘起性空,把一切的有为诸法会归到我空法空的真理,所谓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叫作证得胜义,这个是大乘别教的道理。

最后一个就是“胜义胜义”。就讲到了相妄性真。这一切法的相状是虚妄的,但是一切法的体性却是真实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万法唯是一心” 的道理。这个是整个教法当中最为殊胜的。“胜义胜义”就是说明了观相元妄、观性元真,并且真妄是不二的。这个是佛陀的教法当中最为殊胜的。

这种真胜义性,使令法会当中的这些定性声闻(这些都已经证入偏空涅盘决定不能够回小向大了,他们内心是沉空滞寂,对有为诸法不生好乐),乃至于不定性的声闻(一切尚未证得我空法空,只证得我空真如的这些已经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从这当中都能够获得一佛乘的寂灭场地。

这个寂灭场地,指的是我们的常住真心,以一念心性当作整个修行的根本。这个根本开始从体起用,产生了一种修行。这个修行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空假中三观的调伏,以空观来发明我们心性的不变之体,以假观来发明我们心中随缘之妙用,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个才是真正的“阿兰若”。阿兰若就是寂静,也就是依止这个不生不灭的心性当作一个场地,在这个场地当中修习空假中三观,这个就是所谓的胜义中的真胜义性。汝等应该好好地把握这个机会,好好地听闻,我也会为你们详细地说明。富楼那尊者跟这些二乘的无学之人,听到佛陀的法音以后,内心当中生起恭敬,默然来承受听闻。

蕅益大师说,从这一段可以看得出来,本经是《法华经》的前方便。《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妄性真。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长相不同,你看你的长相跟他的长相不同,我们的长相跟蚂蚁的长相也不同,但是这个长相是生灭的。你前生长得跟今生也不同,你来生的长相跟今生也不同。而我们在不同当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本性,在《法华经》里面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把整个生灭的相状,啪!整个破坏了,开显众生本具的心性。在《法华经》当中,所有的人听过以后,没有人产生怀疑;所以《楞严经》是圆教中还带一点别教的思想,有些人还是产生怀疑,佛陀还要再宣说。所以它只是《法华经》的前方便,因为它是方等时,四教并谈,以圆教为根本,但是含有藏通别的教法在里面。

这个地方先把二乘心中的问题提出来。

戊三、正说 分二:己一、答迷真起妄以释理违事难;己二、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

这以下我们看戊三,正说。佛陀正式地说明所谓的“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所谓的真妄不二、性相圆融的道理。分两段:第一段,答迷真起妄以释理违事难;第二个,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

己一、答迷真起妄以释理违事难 分二:庚一、总辨真觉;庚二、别明迷悟

先看第一段,佛陀讲到这个理违事难。说,我们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说你这个心是无相的,无相怎么就产生这些身心世界的男人相、女人相出来呢?佛陀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因为“迷真起妄”。“迷真起妄”,这个“真”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现前一念心性。“妄”就是无明妄想。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只能够说“迷真起妄”,不能说“从真起妄”,真怎么能够生起妄呢?佛陀观念里面是说“妄本无因,因迷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