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迷真起妄”。刚开始是真如本性的一念的无明妄动、一念的迷情妄动,而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众生。创造出来以后,这个相状又怎么产生相续呢?那就是“执妄为真”,在妄当中又产生第六识的爱取。第六识的爱取,第七意识的执着,使令产生很多的业力,使令这个众生世界又能够相续。所以相续是业力产生的。
刚开始生起的第一个相状是一念妄动,所以,“迷真起妄”产生了我们生命的第一个相状;第二个“执妄为真”,使令这个相状辗转地相续下去,又产生了业力。
当然,这个地方的观念是说,我们整个身心世界其实就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我们以一个小故事来作说明。这个故事讲到“老和尚心中的妄想”。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悟性很高,看什么书一看就懂,而且福报也很大,生活上的受用都非常好。他十六岁的时候去参加一个考试,住在他亲戚家。考完试的时候,他觉得身体不舒服,就不吃饭,后来病情就越转越严重。他就跟他亲戚说,你拿笔跟纸来,我要写我的遗书,写给我父亲。他就写了,说,父亲啊,我的生命即将要结束,你不要伤心,我跟你就是只有十六年的因缘。他说,其实我前生是镜山寺的一个老和尚。我身为一个老和尚,出家以后修学数十年,几乎成就大道。我做老和尚的时候,拿着念珠在外面经行,看到两件事情,产生心动:第一个,少年登科者。年轻人考上状元,功名成就以后,敲锣打鼓到寺庙来还愿的时候,我“仁者心动”,产生羡慕的心。这个妄想没有对治掉。第二个,我看到大富人家坐着美好的车子,很多眷属来山上祈福的时候,那种大富人家,我也心动。这两个心动的关系,我必须为我这两个妄想的心动来酬偿我的业力,所以我做你的儿子。他说,他死了以后,还要投胎一次。他这一生是做功名,是掌握权力;下一生要偿还下一个妄想,要做一个大富人家。
我们常说,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不要讲那么远,说从真如本性。这样太远。其实我们现在的身心世界是从你前生的妄想而来。你现在的妄想(当然我们很多妄想),其中一个势力强大的,就是你的来生。《楞严经》一再地告诉我们,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来。所以,我从什么地方来?我从我前生的其中一个妄想而来!所以净土宗说,修行一定要对治烦恼。你看那个老和尚,戒定慧的善根很强,但是他两个妄想没有对治。还好,只有十六年。这个妄想打得不是很重。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一念的妄动,产生了世界,产生了众生;众生、世界相互的作用,产生了因果;然后产生了整个生命的循环。就是所谓的迷真起妄。这个是讲到妄因。
壬二、明所感妄果 分二:癸一、牒上略明二相;癸二、广显三种相续
癸一、牒上略明二相
第一段是牒示前面的经文,而略明众生、世界两种的相状。我们看经文。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这个地方是把前面的妄动以后所产生的结果作一个说明。这个“起”,当然就是一念无明妄动,心中那种动荡的相貌叫作起。因为我们有动荡,所以产生了世界的差别相。但是我们有时候也会保持寂静,也不是一天到晚动,寂静的部分就变成了虚空,广大的虚空。就是我们静态的部分变成了虚空,动态的部分变成世界。虚空是一种同相,世界是一个异相。到这个地方就说明了有情众生的依报世界的产生。
“彼无同异”,这个“无同异”,无同无异,前面说过了,世界跟虚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众生相,众生的五阴身心。
前面的世界乃至于众生都是有为诸法,众生是生老病死,世界是生灭迁流,都是有为之相,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