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讲】(6 / 7)

名妄?

这里作一个总标。

佛陀说,我们众生本具的妙觉……这个“妙觉”,蕅益大师解释是寂而常照,强调的是如如智,众生本具的如如智。“明圆”是指的照而常寂,是众生本具的如如理。这个如如理跟如如智,本来是圆满,本来是具足,而不假修德,是本来具足的。这个妄想既然称为虚妄的妄想,它怎么有原因呢?假设妄想有它生起的原因,就表示它有实体。有实体的东西,又怎么能够称为妄呢?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在九法界轮转,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都是被妄想所误导。如果妄想有实体,那就糟糕了,凡夫永远是凡夫,阿罗汉一辈子就做阿罗汉,菩萨你就永远做菩萨。你没有改变的机会,因为妄想是有实体的,你不能够解脱它的,你改变不了它的。这个地方是说达妄本空,是说妄想是没有实体的,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这一念迷情,只要你生起微密的观照,把它“啪”照破以后,你就醒过来了。

这以下佛陀就开示说,为什么妄想是没有实体。看第二段跟第三段。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佛陀讲到妄想的作用,它的作用也是很可怕的。先讲它的作用的可怕。说凡夫因为有这个妄想,然后产生一种辗转的作用,而产生了三细六粗,才有所谓的三界六道轮回的果报。

为什么会有三界呢?为什么会有地狱呢?其实就是我们过去的妄想创造出来的。这个创造出来以后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会产生一种辗转的力量。辗转的力量就是所谓的“从迷积迷”。因为我们过去打的某一种妄想,今生就出现了这样的果报,而我们对这个果报又产生同样的妄想,又会产生来生的果报,这个就是“从迷积迷”。本来是因为过去的迷而产生现在的果报,那么现在的果报又产生现在的迷,又产生未来的果报,这样子就造成一种轮回的相续的力量,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尘点劫。现在听到佛陀发明这个所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道理,我们还是不敢去回光返照,还是不敢去直下承当。好像说还是离不开妄想,这是一种习惯,辗转的一种力量。

这个地方是讲到,妄想的作用的确在我们心中是很强大的,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以下讲出妄想的根源。它的力量虽然大,但是到底这个妄想的根源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你从什么地方而来呢?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这个无量无边的妄想,其实就是一念的向外攀缘的迷情而已。“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假设我们能够真实地根据《楞严经》的指示回光返照,所谓的正念真如,真实地观察达妄本空,所谓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时候整个妄想就没有一个依止的处所。所以,其实妄想“尚无有生,云何有灭”呢?我们这个妄想,其实它最初连生起的因都没有,又如何去消灭它呢?

所以说,真正证得无上菩提的十方诸佛,当他成佛以后,他开始去回忆他过去做凡夫的时候,就好像什么景象呢?就好像“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就像一个醒过来的人去回忆他过去所做的梦。对这个梦,心中虽然精明,即使诸佛有很多很多的殊胜的善巧的智慧,但是“欲何因缘,取梦中物”?他又怎么能够很清楚地把自己梦中的人事来指示使令他人去了解呢?因为梦中的事本来就是没有的,只就是一念的梦心。因为你睡觉了,产生一念的梦心,所以产生很多的人事;你醒过来的时候,那个梦心消灭了,就觅之了不可得了。我们睡醒以后,刚刚做了很多梦,但是你可以把梦境告诉别人吗?没办法。

也就是说,其实修行,就是我们说的,“如人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