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人大都属于知识分子、哲学家,都是比较喜欢追求心灵上的想象。第三种人是活在行阴跟识阴。这种人很微细了,一般是有禅定的人。有禅定的人他对世间的五欲根本不看在眼里了,那个禅定生起的时候那种殊胜的三昧乐,他对于这种世间的五欲他没有什么感受。但是他活在一种行阴跟识阴当中,他对内在的生命还是一种坚固的执取。但是我们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尽量不要跟着你的感觉走,尽量不要跟着你的想法而走,你才能够达到成佛之道。就是你那个方向要正确。
那么我们不跟着五阴而走,应该怎么办呢?
看下一段经文,依真修学。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就是说,你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一个生死凡夫刚开始的时候,你现在的生命世界有两个情况:一个是不生灭性,一个是生灭的相状。你应该要依止那个湛然不生灭的性。当然这个依止就是你要起观,你日常生活要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来旋转。
这句话最妙的地方在这个“旋”。因为五阴一定会干扰你,它跟你很熟嘛,它是你的老朋友,所以你要怎么样去跟它旋转,就是旋转它的虚妄性,把这个五阴的虚妄相状慢慢地消灭,乃至于无生,达到无生。“复还元觉”,这个“复”,就是恢复我们众生本具的清净的觉性。恢复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有,只是把它恢复回来,把这个表面上的五阴身心旋转,然后恢复到我们清净的本性。最后成就这个“元明觉”,元明觉就是不生不灭的觉性,达到这种不生不灭的本性,来当作我们的因地发心。
这个地方的因地发心是有证量的,蕅益大师说这个是圆教初住,从这个地方叫作真修了。以这个圆教初住,心中的所缘境这种不生灭性,来当作我们的本修因,你才能够渐渐地依止修学,而能够破无明、证法身,达到佛果的修证。
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要我们“弃生灭,守真常”,舍弃五阴的感受想法,安住我们的不生灭本性。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