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当中尽量不要依止五阴来修学,不要跟着它走。这个五阴的功能是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它真的是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是存在,但是你不能跟着它走。你依止它来当作你修行的本因,那就完了:第一个,你的功德容易破坏;第二个,你的功德变成有漏。所以,佛陀讲完五阴以后,就正式开示了,我们看下一段就清楚了。讲这个五阴干什么呢?看丑二,依无生灭性合虚空喻。
丑二、依无生灭性合虚空喻 分二:寅一、弃浊就清;寅二、以喻合法
佛陀告诉我们说,你一开始起修的时候,不管你修布施、持戒乃至于念佛等等,你要依止不生不灭的一念心性来修学,不要依止五阴的这种作用来修学,这样子才能够来合前面虚空的譬喻。
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是弃浊就清,第二个以喻合法。
寅一、弃浊就清
第一个是要我们远离这个浊相来合清相。看第一段,“弃浊就清”,就是舍弃这个污浊的五阴身心,来“就”——随顺清净的本性。这两段经文是很重要,大概整个修行的纲要都标出来。
我们看第一段,简择真妄。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我们一再强调,修行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你不要说走错路了后面再改来改去,什么回小向大,那个都很麻烦,你一开始就走对。就是高速公路一开始就走对了,走得慢走得快那是其次。一个人最怕就是走错路。古人说,我宁可千年不悟,我都不要一日着魔。你走错路很麻烦很麻烦,因为你那个习惯养成了。所以你宁可不要修行,你也不要走错路。古人这样讲,宁可千年不悟。他是一个非佛弟子,他没有走错路,他以后学佛还会更快,他很容易接受一个正确的思考。你的思考错误了,谁拿你都没有办法,要改都没办法改了,佛陀跟你讲都没有用。
继续阅读
所以,它这个地方就很重要,认清路头。佛陀说,阿难!你现在想要在六根门头当中来修学,而你在前面的经文一开始就问我说,是要成就如来所成就的这种常乐我净的大般涅盘的功德。你一开始问我的是成佛的法门,你没有告诉我说你要生天,或成就阿罗汉,或成就菩萨。你一开始就问我说,如何能够正确地走上成佛之道。那我就告诉你,你在修学刚开始的时候,就要很清楚地能够简择什么是生死的根本。我们前面说过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你要依止五阴来修学,就带动了五浊,这个是整个生死的根本。你要能够从这个简择当中,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的圆满湛然的体性,来当作你修行的因地发心。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我们现在很冷静地来看我们的身心世界,有两种相貌都同时存在:一个我们叫作本来的面目,一个叫作现在的面目。说我这个镜子买来的时候刚开始是怎么样,现在变成怎么样,这两个都要清楚。这个本来面目,《大乘起信论》叫作“本来具”,就是我们原本的面目,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没有所谓的时间空间相,也没有烦恼相,也没有感受相,什么相都没有,就是一个明了的清净本性。这是我们本来面目。后来我们在三界一直打滚,打滚久了以后,就变成现在的面目,就是《大乘起信论》说的“熏习成”。经过无量劫的六根六尘的相互作用,熏习成一种所谓五浊的、五阴的身心世界。我们现在这两种相貌都有。
这个五阴身心,我们一般的执取,可以分成三种人:第一种人,他生命当中的执取偏重在色阴跟受阴。你看有些人他对色身很重视,他对感受很重视,他生命的追求大概都活在滋养色身、追求快乐的感受。这种人大概他的生命的层次不会太高。第二种人比较好一点,他是活在想阴。他对于外在的感受淡薄,但是他有很多个人的想法,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