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这一念心性跟外在的宇宙万法是两个门,是从耳根入门,从意根出门。你看,你要能够行菩萨道,你很难从耳根行菩萨道,但是你要专注,耳根特别容易专注。你看我只要听一个声音,所有的东西我都不会在意,都不会在乎了。你听一个法师说法,你眼睛大概就不会看东西了,第六意识也不会想东西,就是那个耳根它容易摄心。你听到一个音乐,听到一个声音,你就很容易被它吸引,然后其他根的功能就自然慢慢凋零。这个耳根的功能就这样子,它很容易把心摄住。所以从破妄显真的角度,耳根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从积功累德的角度,第六意根扮演殊胜的角色。这就是为什么在《楞严经》取耳根为圆通的本根,但到法华会上它是以一念心性为所观境,因为《楞严经》偏重在从假入空,《法华经》偏重在从空出假,它们两个目标不一样。这一点大家要好好地去体会。
总而言之,佛陀讲出了六根的差别功德,他是有用意的。他的正式用意,在下一段佛陀会讲出来。
丑二、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 分二:寅一、劝简略明;寅二、因疑广示
佛陀讲这个六根的功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以下正式地劝勉我们,有志于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之前,你要详细地去拣择圆通本根,来降伏我们的烦恼根本,来合所谓的知解的譬喻。
前面佛陀说,六根门头当中打的结,你要解开之前,要知道怎么解开,从哪里地方解开是最快。比如说这个绳子打了六个结,它这个结很奇怪,你打开一个结,其他五个结都打开了。那问题是先从哪里下手呢?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要找到一个圆通本根。这个地方分两段:第一个,劝简略明;第二个,因疑广示。
寅一、劝简略明
先作一个简略的说明,来劝勉我们要拣别六根的差别功德,你应该拣别一下。不是说随便选择,要智慧拣别。
我们看,这当中有三小段。
看第一段“校量功德”。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这以下正式地校量六根的功德。佛陀先讲出修学的目标,说,从本经的角度,我们现今希望要逆转生死的欲流。
因为六根向外攀缘是我们习惯性的动作,我们去攀缘色声香味触法,造了很多的贪瞋痴的欲望,这个叫作顺流,就是随顺我们心情。现在要逆转,逆转就等于是“返穷流根”。“返”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穷”就是来穷尽流根(流根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而到达内心真如的不生不灭的理地。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选择六根,它的先决条件是在逆生死流而到不生灭地,是以这个角度来选择。不是要你从空出假、广度众生、积集资粮,不是这个角度,是返妄归真的角度。先按定这个目标。所以我们应当要去考验,在此等六受用根……这个六根为什么叫六受用根?因为六根有受用六尘的作用。那么到底这当中怎么判断六根?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合离,第二个是深浅,第三个是圆通不圆通。
这个“合离”就是说,六根在了别六尘的过程当中,是有合中知跟离中知的差别。合,就是外境跟六根要相合才能够产生了别。比方说鼻根,比方说舌根,比方说身根,鼻舌身三根是要“合中知”。外境要跟身根相合才能够产生了知,所以这个障缘比较多,因缘比较难具足。鼻、舌、身三根要舍弃,因为它是“合”,所以难修,因为因缘具足的时间少。“离中知”是眼根、耳根跟意根,眼、耳、意三根是“离中知”,它因缘具足的时间多,所以容易修学。首先就去除了鼻、舌、身三根,先把这三根去掉,再慢慢拣别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