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讲】(7 / 8)

第二个,深浅的问题。在眼根、耳根跟意根当中,这个“深”就是深隐难修,它很难了解,你很难掌控。比方说意根,你看第六意识变化很厉害,你昨天明明是这样想,今天又改变,变来变去的。从返妄归真、逆生死流的角度,你很难掌控它,所以这个就很难修了,因为它变化性太强。反过来,眼根跟耳根没什么变化,它昨天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浅显易修,它比较浅,变化性比较没那么多,容易掌控。所以,在深浅这两个角度来判定,又拣别了意根,因为它深隐难修。把意根减掉,就剩下眼根跟耳根。

眼耳二根最后又选择,“谁为圆通,谁不圆满”。在眼根跟耳根当中,哪一根的功能是圆通常的,哪一根是不圆通常?我们知道,眼根,第一个,你后面看不到,所以空间上有障碍。你看到前面,看到左右两边,看不到后面。第二个,眼根你也不能常常用它,你常常用它,眼睛会疲惫,它会休息,会中断。但是耳根就没有这个问题。耳根三百六十度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你白天用它来听佛号,晚上用它来听佛号,完全没有障碍,它不会疲惫。所以,从圆通跟不圆通的角度,在逆生死流的角度,耳根就变成了一个最好的。它是经过合离、经过浅深、经过圆通跟不圆通三个角度来判定,耳根最殊胜。

那么,假若我们在这个六根的合离、浅深、圆通跟不圆通的角度来判定,而选择圆通的本根,依止圆通本根当作我们的所观境来生起空假中三观,来逆转无始的这个所谓的“织妄业流”(这个“织”就是,所有的烦恼都是由妄心跟妄境所编织而成,是色心二法的和合),如果能够遵循圆通本根来起修,跟遵循不圆通的根来起修,是日劫相倍,你修一天的功德,超过人家修一劫。事相上还是有差别。

我们再看下一段“拣择圆通”。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前面是把选择六根的判定方法——合离、浅深、圆通不圆通标出来,这以下佛陀正式要我们去选择。说我已经完备地显示这个六根湛然的理性,六根之性都是圆满的。讲到理性都是圆满,但是讲到事相,它的“本所功德”,那就有差别了。那个差别的相貌数量,正如前段的经文所宣说的。修首楞严王三昧我们应该好好地、详细地拣择这个“可入者”,就是修行的一个下手处所。你选择了下手处所,我再告诉你要怎么去修。就是你要跟这个贼打仗,到底我们是在哪里打仗,先把处所找好再来准备工具。因为你这个处所选择的对不对很关键。你选择对了,你很轻松,又很愉快,效果又很好;你处所选错了,你修了半天却很难进步。所以这个地方佛陀说,先把处所找出来,我再告诉你怎么修行。

我们看最后一段“入一解六”。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这个地方就解释说,如果就着十方如来在因地起修的时候,十方如来在因地起修都是成就初地以上的自在的智慧,也就是证得了我空法空的真如,至少是圆教初住以上,所以他法法圆融。在十八界当中也不一定要六根,他选择六尘也可以,选择六识也可以。在十八界当中每一个法都可以当作下手处,就能够成就圆满无上菩提。这当中没有所谓的优劣的差别,因为初地以上的菩萨已经证得了法空的一部分的功德。

但是阿难尊者跟我们凡夫,和十方如来不同。我们生死凡夫还没有入了圆教初住以上,我们根机是下劣的,我们法执犹在,未能成就圆满自在的二空的智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去了解,佛陀也必须要去宣扬六根的差别,使令我们在六根当中去选择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