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讲】(2 / 8)

做?当我们选择了这个圆通本根以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去破坏这六根里面的虚妄的力量。提出了三点。

这以下就是根据阿难尊者的这个疑请,佛陀作了种种的广泛的开示——有关六根的相互关系。

卯二、广示 分二:辰一、约研破总示;辰二、约行相别示

佛陀因为阿难尊者的启请而广泛地开示它的内涵。这当中分两段:一,约研破总示;二,约行相别示。

辰一、约研破总示 分三:巳一、就法研破;巳二、借喻显理;巳三、以法合喻

“约研破”,这个“研”就是研究六根的烦恼相貌,叫作研;“破”就是谈到破除的方法。先研究它的烦恼相,再破除,来作一个拢总的指示。这当中分成三小段:一,就法研破;二,借喻显理;第三个,以法合喻。

巳一、就法研破

【图一】

首先就着法。这个法指的是什么呢?是阿难尊者自己所证得之法。阿难尊者当然是证得初果,就着初果的法来研破。这个地方有两大段,第一个讲到阿难尊者所证得的法“情执尚深”,这当中有“我执未尽”跟“法执全在”。看第一段。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

这个地方就说明,身为阿难尊者,你为什么要选择六根?因为你非选择不可,因为你有法执嘛。佛告阿难,说你现在已经证得了小乘见道位的初果,初果当然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对于六尘的粗的分别已经不生起了。因为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他灭除了三界的有情众生当中的一个“见所断惑”,三界的见惑已经断除了,也证得了无我的真理。但是俱生的我执,这个微细的我执还是存在的,所以仍然没有能够完全了知在六根当中所累积的无始以来这种虚妄的习气,这个就是所谓的思惑。这个思惑要到修道位才能够慢慢地断除。他的我执未尽,就是破了分别我执,俱生我执还在。

更何况在六根当中那种微细的“生住异灭”。我们烦恼有四种相貌:生、住、异、灭。这种种产生的“分齐头数”,包括了我们讲“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一念的妄动产生了三细六粗,这种种的差别相状,那更难掌控。

佛陀诃责阿难尊者“法执犹在”,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选择六根呢?因为我们的确有法执啊。有法执的话,每一个根对我们的效果的确不同,因为我们不能够法法自在。所以凡位的众生的确要选择六根,这个在事相上你必须要拣别的。

这以下佛陀就把这六根的关系详细地说明。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

先提出一个问。说你现在姑且去观察,你现前身心世界的六根门头,到底是一还是六?“一”的话就完全相同。如果是“一”的话,那你选择哪一根都一样了。如果选择“六”,那么六根完全不同。六根完全不同那就糟糕了。六根完全不同,那你断了耳根的烦恼,你还得去断眼根的烦恼,还要断意根的烦恼,因为它六根完全不同。所以,到底它是完全相同,还是完全不同,这个要拣别出来。

我们先看“非一”的情况。“阿难!若言一者”,假设六根的功能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耳何不见”?你耳朵为什么不能见东西呢?眼睛为什么不能去听声音呢?头部为什么不能走路呢?双脚为什么不能说话呢?可见得,六根的作用的确是有它的各别独立的体性的。既然有它的各别独立体性,当然要再拣别了,因为它“非一”嘛。

看“非六”。

若此六根决定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