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以后,一念心性就“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产生了见闻嗅尝觉知,第八识的见分产生了。这个时候是精,还没有色法。
“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胜义根产生了。由于听精再相对于声尘,“卷声成根”,这个卷就是收摄,把声音收摄成这个胜义的耳根。而这个胜义耳根,它名为微细的清净四大。
“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也是依止这个胜义耳根为自体,又产生了“如新卷叶”,好像新生的还带着卷的树叶一样。这个浮根四尘是由色香味触四尘所成。我们的听精就依止胜义耳根乃至于浮尘根,就像瀑布一样攀缘于外在的声尘。而从此以后,我们的耳根就不能超越声尘。这是耳根形成的过程。
未三、示鼻根结相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继续阅读
这个鼻根的打结相状也是三种:第一个由“通塞”,这个通就是畅通,塞就是阻塞。这畅通跟阻塞两种相状来互相地显发。因为它是通,它就不是塞;由塞就不是通。所以在一念心性当中,由通塞两种相状相黏于一念心性而产生了嗅精。此嗅精再相对香尘,就领纳香尘而转成了胜义的鼻根。这个胜义鼻根它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清净四大所成。我们再依止这个清净的胜义鼻根为自体,又转成了浮尘根。浮尘根就像双垂爪,就像两个爪下垂的相状,那么它的结构是浮根四尘,就是色香味触所成。由此,嗅精就根据胜义根跟浮尘根这二根,就攀缘于香尘,奔腾于香尘之中,从此这个嗅精就再也不能离开香尘,是这样来的。
未四、示舌根结相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恬”跟“变”,恬就是我们舌根不动的时候叫恬,因为舌根不动的时候是平淡无味;变就是我们舌根转动的时候,就有酸甜苦辣的滋味产生。由恬变两种滋味互相的对比,在一念心性当中它就相黏于一念心性而产生了尝精。而这个尝精相对于味尘就“绞味成根”。这个“绞”就是彼此绞在一起了,色心二法就分不开了。绞在一起了,就转成胜义的舌根,而这个胜义舌根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微细的清净四大。然后再依止这个微细的清净的胜义根,转成比较粗显的浮尘根,就像“初偃月”,像月初的那种半圆的形状。“浮根四尘流逸奔味”,我们就根据这个胜义根、浮尘根,就奔驰于滋味当中,就从此再也离不开滋味了,这个活动范围不能离开滋味。
未五、示身根结相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这个身根是怎么产生?为什么会有根呢?“由离合”。离就是分离,触尘跟身根分离的情况;合,这触尘跟身根相合。由这两种相摩,就是互相的交接,所以在一念心中,因为离合二种相状相黏一念心性而产生了觉精;而这个觉精再相对于离合两种触尘,再抟取这个触尘而转成了胜义身根。这个时候的胜义身根,它的组织结构是一个清净微细的四大。依止这个清净微细的胜义身根,再转成比较粗显的浮尘身根,它形状像“腰鼓颡”(这个中国没有,印度才有,中间很小,两边比较大的)。这个腰鼓颡的结构是浮根四尘,就是色香味触所成。这个觉精就依止胜义根跟浮尘根,流逸奔驰于触尘当中,就从此再也离不开触尘。
未六、示意根结相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