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成就圣道,六根还是六根,但是它是一个跟无上知觉相应的六根,不是跟烦恼相应的六根。这个地方讲到“妄体本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申二、指现量为证
【图二】
这以下,佛陀指出现前的事相来证明六根的确是可以互用。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怎么知道六根可以互用呢?佛陀说,你不用等到成就圣人,我现在就可以证明给你看。比方说,阿难!世间上有一个人“聚见于眼”:世间上的人,由于过去的妄想,就习惯性把见的功能聚集在眼根当中,聚久了以后,他的看就靠眼睛。就像走路,你在草丛中不断地走一个地方,走久了,草丛也被你走出一条路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凡夫经常把一念心性聚集在眼根当中去看事情,聚久了,这个眼根就变成一个见的功能。
现在呢,“若令急合,暗相现前”,老是靠眼睛在看东西的这个人,假设你叫他快速地把眼睛闭起来,这个时候他的眼根一定是产生一个暗相而一无所见。“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如果前面站着一个人,那么这个闭眼睛的人对前面这个人的相貌可以说是从头到脚完全都不知道。你看,你把眼睛闭起来,有人站在你前面,这个人不管是头,不管是身体,不管是脚,你完全看不清楚,这是正常的。
“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但是,如果这个闭眼睛的人可以用手来代替他的眼睛,用手去摸这个站在前面的人,循着这个人的身体,摸到他的头,摸到他的身体,摸到他的脚,“彼虽不见,头足一辨”,虽然这个闭眼睛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相貌,但是他透过手的摸触,也可以知道,哦,这是头,这是身体,这是脚,很清楚地能够分辨得出来。“知觉是同。”也就是说,你利用手的摸触的知觉跟用眼睛的知觉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其实,六根在向外攀缘的时候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在往内回光返照的时候是相通的。
所以这个地方佛陀举例子说,不一定要像佛菩萨,要像阿那律尊者用头来看一切法,不一定。你就是凡夫,用手也可以代替眼睛。你看那些眼睛瞎的人,他的耳根特别厉害,他听脚步声就能够知道谁来了,就跟眼睛看一样,“知觉是同”,他的判断力也是正确的。所以说,这个六根其实是有现量可以证明的,是可以互通的。
申三、示以修显性
当然,这个互通必须要有方法。这以下佛陀指示修德的方法,来开显内在的性德。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缘见因明”,一般人的眼根的见都必须要“因”,就是假借,要假借外在的光明才能够看到种种诸物。我们之前讲过,一般人的六根要靠外在的尘境来启动。所以,“缘见因明”,眼根要靠外在的光明相才能够产生见;“暗成无见”,如果暗相现前就不能产生见了。
但是,修行人就不一样了。修行人“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当我们的六根经过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自性的光明显现的时候,我们的眼根就不再假借光明,也能够见物。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外在的一切暗相都不能障碍他的见性。所以,“根尘既销”,自性的光明既然显现,根尘自然脱落。这个时候他的本觉的光明自然就能够圆满无上菩提,跟无上菩提相应。
这个地方,其实我们前面也讲过,重点在“根尘既销”。《楞严经》就是对治根尘,其实它也对治六识,但是你六根不动,六识就不能动。他先脱离六尘,然后再处理六根里面的受想行识这四个心法,慢慢地一层一层地往内走。总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