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让他可以感觉到那种苦乐的感受,这是佛的光明所加被。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这个寂灭声闻指的是三果以上的圣人。他入了灭尽定以后,整个前五识的受消灭了,第六意识的想也消灭了,第七意识的行阴,就是这个思心所染污的这一部分也消灭了,所以他的受、想、行,行是灭一部分,受、想是全部灭掉。那么身为一个灭尽定的三果以上的圣人,比方说迦叶尊者,他内心当中已经长远灭掉了意根,第六意识的想跟第七意识的行。这个行阴也是,染污的行灭掉了,清净的行是保存下来。也就是说,他第六意识的想心所已经消灭了,但是他还是能够圆满了知一切法的差别。他想象事情根本不用第六意识的想,他也可以想象很多很多的事情。佛陀举这六个例子,也就是证明六根的互用。这当中,凡夫是由业力所招感,圣人是修学圣道所成就。
这个“六根互用”,蕅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他说,前面经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像太虚空。太虚空是相通的,你现在在太虚空当中放了六个容器,这个容器是暂时的吧?你把六个容器拿起来,它又恢复成太虚空。也就是说,其实六根是因缘所生法,我们不是一开始就需要六根,那是因为没办法。一念不觉以后向外攀缘,结果眼根去黏色尘,黏久了以后你就离不开色尘,你一天到晚跟色尘在一起;耳根就跟声尘一天到晚黏在一起,黏久了以后,你就跟声尘在一起。那么现在你怎么样呢?“脱黏内伏”,把它拔掉,你眼根不要老是跟色尘在一起,就是把它观照,把它拔掉。拔掉以后,你“把心带回家”,这个时候你六根就可以相互作用。就是把这个容器拿掉以后,回复到太虚空,这个时候就相通了。
未二、示互用所以 分三:申一、示妄体本真;申二、指现量为证;申三、示以修显性
那么六根之所以互用,它的道理,它的理由在哪里呢?这个“所以”就是理由。这当中有三段。
申一、示妄体本真
首先讲出这个道理,就是虚妄的本体当下就是真实。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盘,只就是一念的迷而全真成妄。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佛陀说,当我们六根的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重的障碍被圆满拔除,被这个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慢慢地拔掉以后,这个时候“内莹发光”,内在的自性光明(这个“莹”就是照耀),产生一种光明的照耀。这个光明自性照耀一照出来的时候,不得了!产生什么变化呢?我们生命当中的浮尘(这个浮尘指的是正报的五阴身心),还有器世间(指的外在的山河大地,依报的环境),这整个我们有漏的依正二报,这种生灭变化之相,就好像是热汤消除冰一样,整个融化而转成一个“无上知觉”。
其实,本经的修学是破根尘,“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当然它先破尘,先破外在的尘,再破六根里面的受、想、行、识。那么大家会问,我平常看东西是靠眼根,听声音是靠耳根,把外尘破坏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我把眼根也破坏了,把六根也破坏了,那这个怎么办呢?
其实它不是破坏,它是一个转化,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一句话的关键词眼在这个“化”,“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就是说,你本来是一块冰块,冰块就是障碍重重,很死板,你现在把冰块化成水,它的本质没有变,还是湿性。你说我眼睛看东西,那么佛陀的眼睛干什么呢?佛陀的眼睛还是看东西。只是他眼睛看东西,他有无量的波罗蜜;我们眼睛看东西,产生很多的障碍。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回光返照。所以你修成就以后,你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你还就是用你这个六根,只是这个六根是从冰块转成一个柔软的水,作用不同,本质没有改变。它是一个转变。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