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申正义”。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佛陀把这个譬喻就合法了。说这个睡梦中的人在昏迷当中,身为一个睡梦当中的人,他能够忆念这个“静摇”(这个“摇”就是动),哦,这是有声音、这个是没有声音吗?或者他会注意他的耳根,他是聋子呢,还是不是聋子呢?他会这样注意吗?因为,一般在睡梦当中的人是根尘俱舍。你看一个耳朵聋的人,他睡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耳聋,他还是听到声音,因为睡觉的时候是根尘俱舍,他的浮尘根、他的外在的声音,都舍掉了。所以,这个睡梦当中的人,根本就没办法去判断耳根有没有坏掉、外面是不是有声音。
他的身形在睡梦当中,但是他耳根当中那个闻性,那个了了常知、绝对不昏昧的闻性是永远存在的。纵然我们的身体面临了死亡,形体消失了,命根也随光阴而迁变谢落了——比方说你现在是一个男众,你现在有你的感觉和想法,当你整个男众的身心世界全部消失掉了,但是在我们六根当中那个不生不灭的闻性,是绝对不会随我们的身形、随命根而消失掉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我们在六根的时候要注意,六根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体。当六根跟外在的六尘接触的时候,它转成生灭,全部是生灭;当六根回光返照,不迷、不取、不动,正念真如的时候,它变成是真实的。六根就这么妙。
所以蕅益大师说,在这段经文,佛陀其实就在虚妄的根尘之中点出不生不灭的本性,以为修行的真因。你要会体会的话,其实到这个地方你就知道,六根什么情况是生灭,什么情况是不生灭,你应该可以知道的。
癸三、会通结示 分二:子一、明迷故常即无常;子二、明悟故无常即常
我们看癸三的“会通结示”,把前面这个六根是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是常还是无常的道理作一个总结。当中有两个:第一个,明迷故常即无常;第二个,明悟故无常即常。所以你看六根,它又是常又是无常。那么这个常跟无常是怎么判断呢?
子一、明迷故常即无常
看第一段。假设你是迷真起妄、向外攀缘,它全体变成无常。看经文:
【图三】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这个地方讲到六根的生灭相。说我们一般的众生,从无始劫来,六根习惯“循诸色声”,去追求、去顺从外在的声音跟声尘,乃至于色声香味触法,说是念念地分别,心随境转,所以“逐念流转”,随顺我们这个攀缘的念头而被外物所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从来也没有真正地开悟,没有回光返照六根当中那个常住的本性。“不循所常,逐诸生灭。”因为我们不去随顺于回光返照六根当中常住的根性,而去追逐外在生灭的六尘,而造作了生死业力,由此而生生世世在六道的杂染法中流转不停。
所以六根,当它跟六尘在一起的时候,它全体变成生灭相。这是第一个,六根的第一个状态。
子二、明悟故无常即常
第二个,六根它本身又是一个不生灭,“明悟故无常即常”。当六根回光返照的时候,它就从生灭的法中而变成了不生灭。看经文:
【图四】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那么,假设我们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在六根门头当中,“若弃生灭,守于真常”。这个地方也是被蕅益大师点出修行的下手处,就是在六根当中舍弃外在生灭的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