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讲】(7 / 7)

观察心中的法尘而悟入圣道。看经文:

【图四】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先看第一段,“宿因感报”。这一段讲到迦叶尊者跟紫金光比丘尼过去的一段因缘。

摩诃迦叶,这个“迦叶”是他的祖先的姓氏,叫龟氏,乌龟的龟。为什么加一个“摩诃”?因为“迦叶”这个名号,佛在世的比丘有三个迦叶,为了拣别,多一个“摩诃”,就是“大”,有殊胜的意思。为什么迦叶尊者有资格称为摩诃呢?这个地方有三层意思:第一个,这个尊者有一个殊胜功德,他叫饮光尊者。因为他过去生供养佛像的关系,身上经常放出紫金光明,叫饮光尊者。他所到的地方,其他的光明都被他遮蔽了。第二个,他在俗家的时候财富特别广大,他父亲的财富是频婆娑罗王的一千倍以上,他父亲的财富比国王的财富还多一千倍。大富长者的儿子。第三个,他出家以后是头陀行第一,是佛陀灭度以后的第一代祖师,付法藏的第一代祖师。所以叫作摩诃迦叶尊者。

摩诃迦叶尊者跟他在俗家的妻子,就是他的故二,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以下讲出他为什么色身放大光明,有两段因缘。

先看他第一段因缘。说,我过去生在娑婆世界的时候有一尊佛出世,这一尊佛叫作日月灯明佛。我因为有殊胜的因缘,经常能够亲近佛陀,等于是做佛陀的常随众。他没有说到他是出家在家,总之是经常亲近佛陀来学习佛法。佛陀灭度以后,我感受佛陀的深恩,而造了塔庙供养舍利,以种种的油灯的光明来供养塔庙跟舍利子。这是他身上光明的第一个因缘,他供养日月灯明佛,这第一点。

再看第二点。“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这个地方是讲第二个因缘。就是在过去有一尊佛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灭度以后,有一个贫女,她找到一个佛像,毗婆尸佛的佛像,已经破旧剥落了,那整个金箔都剥落了。所以她就去乞求金钱,找一个金匠来补这个佛像的金箔。但是因为钱不够,金匠说,那这样子,不够的部分我来负责。于是两个人就发好心,把这个毗婆尸佛的佛像给造好。造好以后两个人很欢喜,就发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妻,来修学佛法。也就是说,他过去生曾用紫金光的金箔来涂佛的形像。

依止这两种因缘,从那次以后,生生世世,身体一出生以后就自然放出紫金光明。这紫金光比丘尼,也就是我过去生所结的眷属,现在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同时发心而出家。这个地方就讲到过去生的一段因缘。

我们看大小乘的修学,这二十五圆通它有两个方法:有些人是直趣大乘,他的烦恼淡薄,他直接就正念真如,直接观察“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来无所从、去无所止”,而悟到了无生的理;从无生理当中就入到了现前一念心性,破妄显真。但是有些人要经过一个过程,就是经过四念处的对治,从四念处的无常、无我当中来破除我们对五阴身心的执取,先证得我空,然后再悟入二空。大概这两个过程。

诸位!你看整个二十五圆通的修学过程,大致上是这两个重点:有些人他必须先破执再显真,有些人破妄跟显真可以同时,破妄当下就显真。有些人要先经过破妄然后再显真,他分两个次第。这个地方诸位好好地体会就清楚。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