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讲】(4 / 7)

好像琉璃一般,琉璃当然是内外分明。因为他的心向内安住了,所以他在观察外境的时候没有这种波动相,就感到这个世界是非常的清澈而透明。

接下来,看他的禅定转深。“烟相渐销,鼻息成白。”这个时候他在禅定中继续去观这个鼻端,烟相也消失掉了,所有的动态的相状都消失掉了,就只是在鼻端出现一种光明的相状,类似白色的一种光明相状。你看他一开始这个呼吸还是一种动态的,动态当中变成一个微细的烟相,一缕的轻烟,到最后连烟相也消失掉,看到鼻端完全是一个白色的光明,这个禅定成就。

接下来,“心开漏尽”。这个地方就开启了我空的智慧。他从出入息当中就思惟到无常的道理,从无常当中而发明到没有“我”的真理。所以这个时候一切的出息入息都化成一种光明之相,而且内心能够照了十方世界,而成就阿罗汉果。这个时候世尊给他授记,说他当来必定成就无上菩提。这个地方古德的注解说是佛陀在般若会上跟他授记的。

佛问圆通,我以消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最初的下手方便,就是以调合出入息来消除心中的扰动。慢慢地,出入息的扰动消失了,发明心中的智慧,依止心中光明的智慧来灭除心中的见思烦恼。这是“斯为第一”。

这一段,孙陀罗难陀的修习止观,在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他说,一个修行人,不管你这个人心多散乱,也不管你业障多重;一个人成就不成就,跟你的善根强弱并没有特别关系,跟你是不是散乱也没有特别关系。他说,一个人成功之道,只有四个字,就是“制心一处”。你要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刚开始你决定做一件事情,就把它做好。

我们修行很怕的就是说,你这个人今天持大悲咒,明天持往生咒,后天持什么咒,然后今天念观世音菩萨,明天念阿弥陀佛。你不能一门深入,修了十年,你的心还是散散乱乱。虽然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初学者一定要找到你最适合的门,一门深入。蕅益大师说,譬如掘井,深造自得。你看你掘井,不可能说这个地方挖一点,那个地方挖一点,你一辈子挖不到水嘛!你把所有的精神体力往一个地方挖下去,你肯定挖到水。你看这个孙陀罗难陀,他一出家的时候整天思念他的太太,心那么散乱,他都可以成功。因为他把心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果然一门深入,最后整个身心世界得到了突破。

方便有多门,问题就是说,初学阶段诸位要注意一件事情,初学者要成功,一定要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你一定可以成功。你做十件事情,你十件事情全部失败。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制心一处,这个是成功之道。

壬四、满慈观舌识

【图二】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富楼那,是满慈子父亲的名称,叫作满,是净饭王的宰相。弥多罗尼是他母亲的名称,叫慈。合起来,等于是依止父母的名称而安立,叫满慈子。

他顶礼佛足而白告佛陀说,“我旷劫来辩才无碍”。这个满慈子尊者,他多生多劫的特色就是辩才无碍。这个地方,古德的注解说是他成就了四无碍的辩才。第一个是法无碍。他对世出世间的整个法的名相都一一地通达,叫法无碍。第二个,义无碍。他对整个诸法义理的浅深差别都能够一一地通达无碍。第三个,辞无碍。他能够以一言含摄无边的妙义,能够用简单的言辞来表达无边的妙义,叫辞无碍。第四个,乐说无碍。他能够随众生的好乐而善巧地说法,内心无所疲厌,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