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当初见三十二相产生爱乐,是用我的心跟目,用我的眼根接触佛的三十二相产生一个美好的感受,然后用我的第六意识又产生很多很多的想象,由于这两个美好的感受跟想象呢,来刺激我愿意舍离世间五欲的快乐而修学圣道、了生死。
那么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佛陀在治病之前,先找出病根。阿难尊者的病根在哪里?生病是有病根的嘛。你看我鼻子过敏,病根在肺部。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根,那么烦恼也是有它的根。那么我们为什么好端端会起烦恼呢?你为什么会犯罪呢?它有它的根。根就是感受嘛。他遇到境界的时候,他产生美好的感受、产生颠倒的想象,然后就住在感受、住在想象,他肯定要造业的嘛!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件事情,我们常常说,心想事成,对不对?心跟想有没有一样?不一样。心是不生灭的,众生本具的,但是心跟外境没有关系,你不管外境有没有刺激我,我心就是心,那个明了的心性、现前一念心性叫作心。想象它是要外境刺激的。外境刺激你,你才会“乓”,产生一个想象出来。本经上说什么叫心呢?平静的大海叫作心。什么叫妄想呢?境界风一吹,大海当中产生一个水泡,就是妄想。心是一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明了性。本来我们应该安住在一念心的。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喜欢活在妄想,我们喜欢住在水泡。这个地方是道出了一切众生的病根。打妄想是可以理解的,有情众生哪一个不打妄想?因为你前生打很多妄想,它肯定有等流性嘛。但是我们不应该住在妄想里面。
所以本经它没有告诉你不打妄想,因为不打妄想是强人所难嘛。你第一念根境接触的时候打了一个妄想,但是你马上回光返照——它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上去你就完,你就造成了:第一个、你身心不安稳,第二个、启动了生死的力量,造成轮回性。所以在这个地方,佛陀先把众生、阿难尊者的病根找出来,说你当初发心出家,你见我的相好,你是用什么来见、用什么来爱乐呢?就是你的感受跟想象这两个是生死的病根,因为我们住在上面,就带动了轮回的力量。
看第二段,戊二、喻明调伏。前面把病根找出来,这个地方讲如何调伏。看经文: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士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我为什么要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呢?说为什么今天我已经起颠倒了,我已经产生爱取烦恼了,你就告诉我怎么对治就好了,你为什么还要问我说,你当初是发什么心呢?佛陀就解释说,正如你所说的,因为你用这种感受而产生一种想象,而这样的感受跟想象就是你的心跟六根的结合。这个“目”它是一个六根的直觉的感受,第六意识的分别产生很多的想象,这两个是你的问题点呐。你今天是要调伏它、要消灭它,你不知道你的感受跟想象的处所,你就很难去调伏它了。为什么这样讲呢?比方说一个国王,他有很多的珍宝,但是不幸的是他的珍宝都被盗贼侵夺了,这个国王受不了了,他发兵讨伐盗贼。那你要讨伐盗贼你是不是应该知道盗贼在哪里呢?我们今天了生死,那你得知道为什么你有生死呢,生死的病根在哪里呀?你不是说,我从现在开始我不吃饭、我不睡觉,就了生死。吃饭跟睡觉跟了生死是两码事,这没有关系的。你说我从今天开始我就不躺着睡觉,我就坐在这里,那也没关系的,这跟生死没有关系的,你躺着睡觉跟坐着睡觉,这跟生死也没关系的。所以,关键在哪里?就是说生死是有原因的。我们讲,每一件事的的出现,春天为什么百花开?秋天为什么黄叶落?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生死轮回亦复如是。
继续阅读
我们看生死轮回的原因在哪里,看下一段,会使令我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