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次一次在三界流转的关键在于——心目为咎,道出了我们无始劫的病根。心是想象,目是感受。我们的内心的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根本。
我们大概都知道文昌帝君的故事啦,对不对?文昌帝君他十七世是个好人,是个士大夫嘛。他前面的十七世,他做官的时候是为国为民,想的就是怎么为国家谋福利、怎么为老百姓谋福利。所以他积聚很多的善业,善念跟善业的结合,所以他生生世世产生一个好的循环,都投身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投身在一个做官的家庭。到了第十八世产生了变化。十八世的时候他投身在汉高祖的家族。汉高祖他有一个正式的妻子是吕后,他有一个爱妃叫作戚夫人,戚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戚,戚夫人。汉高祖晚年是宠爱戚夫人的,那吕后就不高兴啊。但是汉高祖还在,吕后也不能有所行动。汉高祖一死了以后,吕后就掌权,就把戚夫人抓了以后,砍掉双手、砍掉双脚,鼻子削掉,耳朵也削掉,丢到粪坑里面去了。那么这个时候,文昌帝君他因为十七世的善业跟善念的力量,他是做一个赵王如意,他封为赵王。因为汉高祖知道他死了以后,恐怕戚夫人母子有问题,就把赵国封给他,但是赵国封给他也没用,吕后用计谋把赵王如意把他骗回来,把赵王给杀死。但是赵王如意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十七世的善业力,福报特大。所以他死的时候,他就起邪愿,他说,我今天跟你无冤无仇,你这样子陷害我们母子,我来生肯定报仇,我放不过你的。他一念的嗔心,打了这个嗔心的妄想,当然他也住在这个妄想,所以他来生变成一只大毒龙。这个故事很多,我们就不详说了,总而言之,这条毒龙后来就是害死了三千多人,一念的嗔心的刺激之下害死了三千多人。后来他失去了神通、也失去了福报,落在热沙当中,身上长满了毒虫咬他。后来释迦牟尼佛跟他有缘,因为他在十七世当中有一生,他曾经为了佛像的事情向国王劝谏,说这个佛像,这个印度来的佛像,这是个圣人,我们不能把它随便放,要盖个佛塔去供养它。他因为有这样的因缘,跟释迦牟尼佛结了一个善缘。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他障碍的时候现前,为他开示,把他的嗔心、妄想给化解掉,后来脱离的毒蛇身,又变为人道。所以我们看文昌帝君他十七世的流转,完全是一种善念的力量在流转,到了第十八世,产生恶念。
所以我们常说,流转三世中,是谁在流转?我在流转——不对!哪有我呢?其实,经典上说,就是那一念妄想在流转。怎么知道妄想在流转呢?诸位想想看,你来三界的时候,你是怎么来的?你带来一件衣服吗?没有嘛。你是一念的妄想而来嘛,一念的妄想而投胎嘛,你的妄想跟父母的父精母血结合,色心结合来投胎,所以你是一念妄想来的。那你走的时候带走什么吗?也没有啊,你也是一念妄想走嘛!那么彻悟禅师就说,你刚开始是一念妄想而来,走的时候也是一念妄想而走,那你中间是什么?当然也是妄想嘛!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考考大家对因缘观的功力到什么程度。你们觉得善念比较重要还是善业比较重要?对你来生的影响,善业比较重要还是善念?哎,对了,不错!教理基础不错!善念是主要因素,善业是一个助缘。就像你今天种苹果,你一定拿苹果的种子嘛,你拿葡萄种得出苹果吗?不可能,因为你这个亲因缘是种子;善业是助缘,是阳光、水分,是让这个水果长得更漂亮、更大而已嘛。你来生往生到哪一道,跟你的善业没有直接关系啦。所以,在戒律里面讲一个观念说,一个人如果不断做慈善事业,他看到众生苦恼,花钱布施,做很多慈善事业,但他经常起恶念,他老是想的都是杀盗淫妄的恶念,诸位知道这个人来生会去哪里,诸位知道吗?戒律上说,他会往生到畜生道,然后他在畜生道享用他安乐的果报。这个狗啊,别人对他特别宠爱,他有他专人的人照顾他,他有他专人的医生,他吃东西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