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讲】(6 / 7)

。因为前面都是阿罗汉,都是菩萨讲的,那佛陀如果不来作印证,谁也不知道讲的是真是假,所以必须佛陀作印证。

圆通总相

以自彻他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

当二十五位的圣人都说明他过去修学的圆通本根以后,释迦牟尼佛就作一个印证。尔时世尊,「世尊」指的是本师释迦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五体”指头部四肢。但是蕅益大师说,其实这「五体」指的是他身体的全部。为什么五体放光呢?表示整个根尘识乃至七大,都是无上殊胜的法门,都是平等无二的,所以同放宝光。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的头顶,以及与会的法王子诸大菩萨的头顶。

以他彻自

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释迦牟尼佛灌完顶以后,微尘的如来,他也在他五体整个身体的全部当中,他也同时放出微妙的宝光,远从十方来灌本师释迦牟尼佛顶,以及灌与会的诸大菩萨跟阿罗汉的头顶。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乃至古德的开示说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释迦牟尼佛灌诸佛的佛顶,诸佛也灌佛陀的佛顶,那表示在果地上,诸佛所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证的不生灭的理性是无二无别,不管他的过程怎么样,结果是一样的,「佛佛互相灌顶」。

继续阅读

第二个,佛陀也灌菩萨的顶,这表示什么?表示因果是不二的。菩萨在因地以不生灭为本修因,这个本修因跟诸佛所证的是一样的,只是量不同而已。我们常说:「因赅果海,果彻因缘」,菩萨依止不生灭心而生起观照的智慧,观照智慧又去回光返照不生灭心,如是的辗转把根尘识慢慢破坏掉。而他所依的不生灭心,正是诸佛所证的不生灭心,因果是不二的,所以诸佛也灌菩萨的顶,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成就诸佛一部份的功德,已经成就少分的功德,这一份的功德是无二无别。

这个地方是讲总相,从一个真如的总相,这以下讲整个修学的别相来说。

圆通别相

声色微妙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

以下以教理行果来说明他的音相。“林木”指的树林,多的叫林,一棵称木;“池沼”指的是水池,大的叫池,小的叫沼。整个树木水池都演说中道实相的法音,所谓「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相妄性真的中道实相,所谓即空、即假、即中的这种微妙的音声,这种光明互相的交集,互相的含摄,就好像七宝所成的蛛蜘网一样。这种教法就像禅宗说的:「山色无非清净色,溪声尽是广长舌」。从大乘的圆通止观来说,其实你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法都可以当所观境,只要你愿意回光返照,你所见到的人、所做的事,都可以当所观境。小乘的四念处他一定要息诸缘务,没有一个止观是可以在生活当中修学的,小乘的四念处跟生活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大乘的止观,他是每一个众生都在为你说法,都在告诉你相状是虚妄的,你的信心才是真实的,它的每一个法都是这个道理。

这地方讲教法不可思议,以下讲理法不可思议。

悟证相应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众生就在一一法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回光返照未曾有的见闻。依止不生灭的理性,如理思惟,都能够普获金刚三昧的理性,都能够从生灭的相状当中悟入不生灭的理性,这个不生灭的理性是不可破坏的,叫《金刚三昧》,它不随时空而破坏,这个讲的是所证的。前面是讲教法不可思议,这个理法不可思议,第三个行法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