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根机,这一点很重要,「契机是妙法,治病是良药」。
在论语有一段,那一段是说:孔夫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路,子路问孔子一个问题说:「闻斯行诸?」。我听到一个事情、一件善法是不是马上去做呢?孔子说:你不能这样子,「有父兄在,云何闻斯行之!」你爸爸跟你哥哥都还在,你就敢什么事都去做,你要问问老人家的意思。过没多久冉求也来问同样一个问题「闻斯行诸?」,我听到一件事情应该马上去做吗?孔夫子说:赶快去做,「闻斯行之!」。同样一个问题,孔夫子做出两个解答。公西华就问孔子说:你老人家怎么对子路讲这样的话,对冉求讲这样的话呢?孔夫子说:「求也退,故进之」。冉求这个人做什么事优柔寡断、退退缩缩的,所以要鼓励他,他的法门鼓励对他是妙法;子路「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这个人做什么事都太超过,“兼人”,太主动积极了,所以我让他缓慢一下,他已经很冲动了,你又叫他赶快去做,那就糟糕了。
所以「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对初心的人要说,的确选择一个自己适当的法门,你会进步很快。你看很多人为什么都没什么进步,因为找不到你适当的法门。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法门是依止根机,「良由众生根机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契机是妙法。你说这部《楞严经》哪一句话是妙法?你相应的那一个法就是妙法。这观念清楚,就可以正式选择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圆通的方便。你要扣住一句话「契机是妙法,治病是良药。」这个观念建立以后,你就有资格来拣别。
寅二、正为选方便门(分二:卯一、简非。卯二、显是)卯一、简非(分四:辰一、简六尘。辰二、简五根。辰三、简六识。辰四、简七大)首先简别就着末法众生,就阿难尊者来说,不是圆通的先把它简去。这当中有四段:一、简六尘。二、简五根。三、简六识。四、简七大。
辰一、简六尘
在圆通中先简去六尘的所缘境,六尘所缘境因为它是不普遍的,而且它是变化太大,对初心来说,我们很难掌控,从这个地方回家并不是非常好的路。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