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它依止的是不生灭心,所以在修的过程当中它不会受无明妄想的干扰。我们常说烦恼障,的确烦恼会障碍我们,但是有时候烦恼也不构成障碍。如果你依止生灭心来修学,烦恼对你的确是干扰,你有烦恼的时候你佛号提不起来。
大陆有一个金刚上师,他讲到临终十念,他说临终十念往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说你要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才有办法临终十念,否则你临终的时候烦恼这么多,你没办法十念往生。也就是说,你一定是在念佛当中,另外有一个《金刚王的三昧》,就是要依止不生灭心,不随妄转的这种功力。我们常说禅净双修,禅净双修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你这个佛号提起来的时候有一个《金刚王三昧》的保护,烦恼不会干扰你,因为你这个佛号是依止在不生灭心发动出来的。所以同样的烦恼,有些人不构成干扰,有时候构成干扰,这是每一个人的智慧善根不同。你修习《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第二、如幻不思议,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种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它是虽断而无能断所断,虽修而无能修所修,所以是不可思议。这句话怎么说呢?「虽修而无能修所修,虽断而无能断所断」?我们没有学《楞严经》之前,我们会怎么面对烦恼?我不知道诸位对烦恼的态度是怎么样?一般人会认为烦恼是真实的,譬如说,我不是不想住下去,而是烦恼逼得我不得不这样子做。他把所有的过失都推给烦恼,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每天该拜佛也拜佛,五堂功课也做了,但是我还是做不到。为什么?他说:我就是烦恼太重、业障太重。这样讲我们可以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如果经常保持这个心态,你就是很难修行、没办法修行,因为你很难摆脱烦恼对你的掌控,你把它当真实想,那就完了!烦恼不可怕,但是你认为它是真实的时候,它变得非常可怕!因为你认为它真实的,你一辈子跟它纠缠不清。所以你看有些人他一生当中,不要说断恶修善,他所有的修学面对烦恼就差不多了,他哪有时间去念佛、念法、念僧,去增善断恶更不用讲。
「如幻不思议」是说,刚开始一个大乘菩萨你要相信一件事,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就没有烦恼!如果你研究《楞严经》,你听到这个地方,这句话你还不能承当,那你这一部经叫做结缘。你的功德今生表达不错,但是没有失掉,你的来生这个善根还在。《首楞严王三昧》的根本思想叫「称性起修」,就是你一开始你要相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整个修行的角度就是告诉你自己「我是本来无一物」,我本来是没有烦恼的,那是一念的妄动后来才有的,这个很重要!你的本来面目是没有的。「如幻不思议」是说,本来就没有烦恼好断,它是用如梦如幻的法门对治如梦如幻的烦恼如此而已!你若能产生这样的思考模式,那烦恼对你来说就不是那么的可怕了。所以我们讲「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你怎么去想像烦恼它就变什么样,你想成它是真实的,它就很可怕了,你说本来就没有,那它对你就不构成干扰了,「如幻不思议」它是以一种不生灭心为起修,所以是如幻不思议。
第三、佛母真三昧,他是十方诸佛之母,也就是说,十方诸佛的是依止《首楞严王三昧的如幻三昧》而能成就佛果的,没有一个佛陀是例外的。没有一个佛陀是依止生灭心而成佛的,没有这回事情。这地方是把《首楞严王三昧》讲到金刚王、如幻不思议跟佛母真三昧,来赞叹果地的功德。
不修成过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正式诃责阿难尊者在修学佛法的过失:阿难尊者!你过去曾经亲近过微尘数的诸佛,当然也听说了诸佛所宣说无量无边深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