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讲】(6 / 7)

达的心性,再来观世间的万事万物,那是犹如梦中事,如梦如幻,从如梦如幻当中开始积功累德。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什么叫摩登伽女呢?从一念心性来说,他只是你作梦当中的一个影像,是梦中的境界,一个梦中的境界,又怎么能够障碍你梦境以外真实的心性呢?摩登伽女之所以对你产生障碍,是我们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你要不取着它,它只是一个梦中的影像,它怎么能够障碍你的真实心性呢?因为自心取自心,所以才产生了障碍。这地方等于是把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一个修学过程,脱离根身器界。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举喻说明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比方说世间有一个很巧妙的魔术师,“魔术师”指的是我们真如随缘的妙用。这魔术师他有什么功能呢?「幻作诸男女」,他有种种的幻术;“幻术”指的是我们无明的妄想。依止幻术他能够变化种种男女之相,变现阿难尊者的六根,变现摩登伽女的六根,各式各样的六根;六根都是无明妄想变现出来的,幻术变现出来的。

「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虽然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男女六根,有各式各样差别的作用,事实上它主要就是一念的幻术,一念无明妄想的动。所以我们常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的妄想在动。你看所有的事情事出必有因,佛法讲,你一个人有问题都有他的根,你要把这个根找出来。所以说「虽见诸根动」,表面上我们看到六根在动,其实「要以一机抽」,就那个“机”,无明妄想在动。所以「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当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息灭无明妄想,六根就恢复了寂静,乃至一切三界的果报相也随之消灭,种种的幻象全都消灭。所以我们常说:「梦里明明有六趣」,生死凡夫看到三界的果报,但是你返妄归真以后,「醒后空空无大千」。

为什么?因为三界的果报正是我们一念无明妄想变现出来的。你看魔术师他拿一条手帕就变现一只兔子,是没有兔子,而你看到是有兔子。你看手帕可以变现出兔子、也可以变现出苹果、可以变现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各式各样都可以变。那这些影像是怎么来的?是手帕来的,你只要把手帕拿掉了,那些东西都消失掉。「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问题在这个地方。这比喻什么呢?

法合劝修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

成圆明净妙。

众生男女六根的差别作用亦复如是,「元依一精明」。为什么有六根呢?无非就是一个精明之心;“精明之心”指的是我们的阿赖耶识,根本无明。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以后,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那个阿赖耶识,那个明了的心,那个很微细、很微细的精明之心。因为有阿赖耶识,当然就产生六根六识的作用,所以「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只要在一根当中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则六根向外攀缘的功能作用也就消灭了,这时候外在一切的三界的幻象,也就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明净妙之心。圆明净妙,四种功德。「圆明净妙」就是我们一念的清净本性。

结叹究竟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果位差别

假设我们在回光返照的过程当中,无明妄想还没有断尽,那么居在有学之位(大乘有学),如果断尽无明,那就是成就如来究竟功德。这地方把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先要阿难尊者从多闻到返闻,返闻当中,先成就六根的清净,再成就整个三界果报的清净,最后成佛。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净极光通达,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