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自我的完善,用体操来启发你内心的完善。从每一个动作当中,你身心的柔软专注,来培养你内心的功德。这个年轻人听了以后恍然大悟,他回去以后还是继续的练体操,但是心态完全不同。后来,经过半年以后,他那时候就不敢再跟大家一起练,都是别人下课,晚上以后他偷偷的跑到体操室去练。但是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要得到金牌,他把所有的得失完全放下,专注每一个动作,完全用这一念心去观注体操。
老人家说:用心去体会,不要用欲望来观察人生,要用那一念心来观察人生,欲望就是你的名言分别。你看我们前面《楞严经》一路讲来,六根、六尘、六识,产生一个识,识就在我们的心中一直在动、动动动,一直在引导我们。他说:你要把要得到金牌的名言分别把它破坏掉,活在当下每一个动作。结果,他开始练体操,他进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后来他过去很多很难做的动作,比方说,他从上要跳下来的时候,他要练习三个滚翻然后才着地,他现在可以做到。后来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教练本来不让他参加,他说:教练你站在那边,我表演给你看。他一上去以后,所有的人都吓呆了,他的表现不但不会因为受伤,反而表现得比以前更好。后来他参加柏克莱大学的比赛,得到柏克莱大学的冠军,又代表柏克莱大学参加全美国大学,又得到全美国大学的冠军。
他的成功,很多体操队的选手去请教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依你们的技术,你们每一个人都做得到。他说:你们的心态错误,你跟我过去一样,你不能用欲望的心来做事情。他说:我去训练体操就是要得到金牌,得到金牌我才能够感受到我人生,让我活得快乐啊!他说:你这观念错误,欲望会让你痛苦,而且是事情做不好。
你一定要依止不生灭心,称性起修,不要用欲望来训练体操,要用你那个明了的心来做体操,「无不从此法界流」,用你的心去做体操,所有的体操还是在追求自我的完善。后来他这个观念启发了很多人。就是你不要去管外境的成败得失,做你该做的事情,从人生当中启发你内心的功德。
这个思想就是我们这段经文说的:「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在一心真如的心中,生起「毗婆舍那的三观,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道理是一样。这是把前面的修行位次作总结,总而言之,都是依止一心真如,不要依止意识分别心。
庚二、正以三行结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其实整个修学位次,当然有浅深的差别,但是能增进的就是三渐次,就是正行圆顿止观,助行就是持戒,还有《楞严神咒》。依止这样的三渐次,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我们前面讲五十七位,要把干慧地扣掉,干慧地它是路,但是它不是真;妙觉是真,而不是路,因为妙觉是结果不能讲路。把干慧地跟妙觉去掉,就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庚三、复以邪正结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你能够照前面的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这叫作正观。假设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时候,用有所得的意识分别心来起观,这样是邪观。你一开始邪,你后面一路走来就是邪。《楞严经》修学只有一个思想,就是破你心中的名言分别。你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但是不要老是被你的妄想不断的牵动。这就是以不生灭心的根本思想。在这一段当中,蕅益大师他的判定邪正,他提出三个看法,他说:以三事来判定邪正。
一、「安住」圆顿止观性修不二,名之为正。你在修行当中一定要性修不二,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你所有的修学依止一念心性而生起,最后还是开显一念心性,以不生灭心来当本修因,这叫作正。
二、「过程」知由三渐次,正助并修,戒乘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