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讲】(3 / 7)

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佛陀对五不还天的说明:说: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四禅”指的是第四禅,第四禅当中,他的凡夫有四天,有四位天王。这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其实二禅以上就没有分成天王跟天女,只有初禅才有天王跟天女,二禅以上没有王民的差别。那么为什么叫天王呢?古德注解说:其实是约着四禅当中,他禅定最殊胜的上首来说的。

也就是说,四天当中,即便是禅定最高深的天人,对于五不还天顶多只有但闻其名而不见其人;因为虽然凡圣同居土,但是凡夫跟圣人所造的业不同。你看,同样是舍心生长在四禅,但是凡夫是有所得的心,圣人是无所得的心;圣人可以看到凡夫,但凡夫是不能看到圣人的,所以凡夫的四天是感觉不到五不还天的存在的,不能知、不能见。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就好像人世间在旷野深山当中,有很多圣人修行的处所。你看,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山洞,就有很多阿罗汉、大菩萨在那边住持;虽然我们跟圣人同住在一起,但是我们的六根有障碍,我们有烦恼跟有所得的心,所以我们根本见不到圣人,这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四禅,我们作一个总结,整个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当然四禅的特点就是禅定,但是初禅他除了禅定增上他还有戒波罗蜜增上,他多少靠对业果的思惟产生觉观、产生诃责烦恼,所以初禅是戒波罗蜜禅定增上。二禅禅定转深以后,他是喜心增上跟光明增上,喜悦之心绵延不断,身上放出光明,二禅是喜心增上、光明增上。三禅是清净增上跟妙乐增上,三禅寂静妙乐同时现前,一方面快乐,一方面又不扰动他的寂静,寂静当中又充满了快乐。到了四禅就完全是舍心,舍心分成二类:前面的三天是舍心跟福德,广大的福德现前,能够所求如愿,前面三个;第四个无想天,是舍心跟无想增上。同样是禅定,你就可以看出它差别的相貌,同样是禅定,但是心态不同,所出现的果报自然不同。

壬三、总结其名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整个色界的十八天当中,它的特点是独行无交,未尽形累。「独行无交」在蕅益大师的注解说:“独行”是讲他的色身,“无交”是指他的内心;就是他的若身若心都无淫欲之事,拣别前面的欲界天是「心迹尚交」,多多少少若身若心,都还有爱欲的烦恼。到了色界以后是若身若心都没有这件事情。但是「未尽形累」,都还有色身的障碍存在,还不能够穷尽色身的累赘,自此以还,名为色界。这地方是说明色界的相貌,做一个总结。

辛三、无色界(分五:壬一、简去回心不入。壬二、别明四空天相。壬三、更判凡圣二类。壬四:总辨王民不同。壬五、结成无色名目)无色界的天人是没有业果之色,他没有固定的色法。譬如说,你出生是什么相貌,你就是什么相貌。他的色法是什么呢?定果色,他想要变一只小鸟,他可以变成一只蚂蚁,他的色法能够随他的禅定而变现自在,所以他还是有色法的。你看,佛灭度以后在经典上说:无色界天流下眼泪就像大雨水一样。当然无色界的色法,不是凡夫天人所能够照见的,是圣人才能够看得到,叫定果色。分五段:一、简去回心不入。二、别明四空天相。三、更判凡圣二类。四:总辨王民不同。五、结成无色名目。

壬一、简去回心不入

拣别去掉那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他就不入四空定。其实进入四空天不是好事情,四空天它会使令一个人内心暗钝,因为定太强,定强慧弱。所以有一类利根的阿罗汉,他在四禅五不还天当中就直接成就阿罗汉,或者直接回小向大,他不入四空天。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