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这个地方指的是有色界的色究竟天,是三果所住的色究竟天,在色法的最边际当中有两种歧路的不同。假设有一类利根的声闻人,他在一念的舍心当中,他发明智慧,而且是慧光圆通;他有很强烈的我空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在五蕴的身心变化当中,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这时候他这种智慧的光明,特别的圆满通达,他就能够直接出离三界,成就阿罗汉果,甚至于能够回小向大入菩萨乘,这一类就是回心的大阿罗汉。
这地方佛陀讲到两个差别:第一个是讲发心的差别,第二个是讲智慧的差别。“善根”的意思是讲利根的声闻。蕅益大师说:声闻种性有两种:一种叫直趋小果的,叫钝根声闻。这个人他从学佛以后一路走来,从来不看大乘经典,他也不相信大乘佛法,完全接受小乘的思想,然后证得初果、二果、三果一路这样走上来,这种人他肯定要经过四空。因为这种人法执很重,他断烦恼他是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够说是师子奋迅三昧。你看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他一下子就跳过去了,因为他空性的智慧特别的高。直趋小果就是说,他必须按部就班,这是指钝根声闻。
第二种人叫退大取小的声闻。这种人是怎么回事呢?他以前曾经学过大乘佛法,后来被邪师所误导,退大取小,觉得大乘佛法没什么效果,就修小乘法。但是大乘佛法他曾经闻过以后,一入耳根是永为道种。这善根怎么样呢?随逐有情,眠伏藏识,这善根在睡觉。所以我们这个善根,你听闻佛法以后,你说好像也没什么效果!不是没什么效果,在里面睡觉,能量都在的。能量在等到有一些因缘把它启发以后把它叫醒,这时善根就出现了。你看舍利弗尊者就是这样,法华会上三周说法的一个是舍利弗尊者,佛陀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第一个醒过来的回小向大的是舍利弗,因为他以前修过六十小劫的大乘佛法。也就是说,他在修大乘佛法当中,第一个他发过菩提心,第二个他智慧的观照也特别强。
同样修空观,我们不要讲假观,小乘的假观当然比不上菩萨的假观,在观察因缘法的时候,那当然是千差万别。我们就着总相「空观」来说,小乘的空观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他是从“不异”的角度。什么叫“不异”?变化。为什么是“空”呢?我们人会变化,今天跟昨天不一样,我今天跟明天也不一样,所以这身心世界会变化,变化当中慢慢慢慢会死掉,最后终归于空。
但是你要是利根的人在观空,他不必从无常变化,他从「色即是空」,因缘生它是无自性,直接从无生观空,当下就是空,所以他就不用经过很多的过程。我们同样是受了见思烦恼的干扰,但是离开见思烦恼的过程每一个人是不同的,有些人很快就过去,有些人要走很久。当然这跟你的智慧是有关系的,你栽培的教理,就是你在思惟空性的过程,你是怎么去思惟空性的,产生的效果就不同。这地方是说,有一些钝根的声闻人,他是肯定要经过四空的,否则他成不了阿罗汉,他是讲这一部份的人。
壬二、别明四空天相
【图一】
四空的意思是「灭色归空」,他讨厌色身;前面的舍心是厌恶苦乐的感受,他现在连色身也讨厌,他觉得这个色身是个累赘,他觉得这个身行住坐卧很麻烦,就像一块肉,你走来走去就觉得是个负担、是个累赘。所以他就在禅定当中,诃责色身的障碍,赞叹无边的虚空,虚空是无障碍的,就把色身归于无边的虚空,最后色身就消失掉了,叫四空天。
继续阅读
空无边处天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若在舍心,是指他前面的四禅的禅定当中,他生起厌离苦乐的这种舍心。在舍心当中他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