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讲】(6 / 7)

我空法空的智慧,才能够把有漏的种子断灭掉,你靠禅定你怎么可能断除它的种子呢?你顶多是如石压草,把有漏的种子暂时的伏住。它这地方就是说明「如存不存,若尽非尽」,这地方就说明他是非想非非想处定。

空无边处,他是厌色依空,厌离色身,安住在虚空;识无边处,是厌空依识,把虚空也舍掉了,安住在心识;无所有处,是色法、虚空、第六意识完全舍掉;非想非非想处,就是依止第八识,暂时调伏粗重的烦恼,但是不能真实的断灭。

智者大师说:四空天是三昧酒所醉。蕅益大师对于四空天他讲出一个偈颂,他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其实四空天他的所缘处都是第八识,而第八识正是生死的根本,愚痴的众生(指的四空定)把它当作本来人。四空定在无覆无际当中,他觉得就是涅盘,其实在一念寂静的心中,下面有无量无边的有漏种子,一个都没有消失掉,都在睡觉,只要你稍微敲它一下,它随时会醒过来,这就是四空定的相貌。表面上风平浪静,它私底下是无量无边颠倒戏论的种子一颗都没有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壬三、更判凡圣二类。

继续阅读

【图二】

在四空天当中来分判凡夫圣人的差别

圣道出离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这是说明四空天的天人,他虽然穷尽色身跟虚空之相,但是不能穷尽我空法空的理性,但空其相,不空其性。但假设是从五不还天,依止出世的圣道。出世的圣道指的是什么?就是我空的智慧,来穷究我空的真理,这个就属于不回心的,这个人他不可能在初果、二果、三果这个过程回小向大,他一定要成就阿罗汉果,然后经过八万大劫,乃至于经过二十小劫的时间,才能够成就阿罗汉,钝根阿罗汉。

我们把利根跟钝根说明一下,古德说:执事昧理,名之为钝根。这个人他做什么事都完全看事相,理观薄弱,所以他必须从五不还天当中,经过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到非想非非想处。空无边处就二万大劫的时间,识无边处要花四万大劫,无所有处要六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要八万大劫,他要多一般人二十大劫的时间,才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因为他的理观薄弱,他必须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前进。

凡外还坠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观想空相而不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迷漏无闻,迷于有漏的诸天,便入轮转,无想天死了以后还要流转生死。这地方是说明,凡夫外道因为执事昧理,一者进步很慢,二者便入轮转。

壬四、总辨王民不同

【图三】

业果为民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

阿难!这个诸天指的是什么?是包括了欲界天,也包括了色界跟四空天,这地方不包括五不还天。这些天人都是凡夫在业果酬答,你因为有什么样的持戒、有什么样禅定的功德,所以就招感种种诸天的果报,因果酬答报尽以后,还是要进入三界的生死轮回。也就是说,这种果报都是暂时的,因果的酬报而已,这是指诸天的人民来说。

天王示现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诸天的天王就不同,包括欲界天、四禅、四空的天王,有很多都是法身菩萨游行三昧,在真如三昧当中,他为了要增进他的福德智慧两种广大的资粮,以诸天的果报来修学,而依止这个修学来回向圣伦,回向他的无上菩提所修行的道路。我们都知道,菩萨不能入偏空涅盘,他一定要有个生命体,阿罗汉是一